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物>书刊评介·札记>正文
阿根廷“三重危机”探究
作者:赵重阳时间:2007-05-22 16:06:42来源:
虽然阿根廷危机在2001年底最初爆发时是从经济层面上表现出来,但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就导致国家总统四易其人,民众对政府的敌视更是直接导致了流血事件,这些都使得阿根廷危机超出了经济危机的范畴,成为集债务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于一体的“三重危机”。江时学主编的《阿根廷危机反思》(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一书,正是从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等方面对阿危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危机发生的根源、特点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对我国有益的启示。    
关于阿根廷危机产生的根源和特点,该书认为,从经济层面上讲,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不当,并且以偏激的方式实施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是导致危机发生的直接和深层次的原因。而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对阿危机采取冷处理态度、没有积极给予援助,也加深了危机的严重程度。从政治层面上讲,阿政府为了满足新形成的跨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以偏激方式实施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使阿丧失了自主发展的能力;统治集团极度腐败,采用两面派的手法欺骗选民,不顾选民的利益而采取新自由主义政策,都是促使阿根廷危机最终发生的原因,并且造成危机长时间无法得到解决。      
在历史上,19世纪末以来,阿根廷的经济发展一直极不稳定,虽然也有过几次发展的机会,但都因政治危机而被中断或破坏。因此,这次危机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危机,而是经济、社会和政治三重危机的总爆发。危机的根源在于内因,是长期嬴弱累积酿成的大祸,且危机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得到解决。
该书对阿根廷危机的影响和启示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作者指出,这次阿根廷危机不仅对阿本国和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外交产生重大冲击,且对新兴市场的投资环境和世界经济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教训十分深刻。它充分说明,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应迷信发达国家的模式,而应创建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维持社会稳定,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真正的经济繁荣;既要发挥市场调节的功效,又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步骤加以引导;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充分利用本国资源、面向本国市场,只有开放有“度”,才能不受制于人;应加强危机预警,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外金融机构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会极大地冲击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影响金融稳定,而且资本流动管制的难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尽管我国目前储备金充裕,外债较少,宏观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稳定,政府公信度很高,在很长的时间内还不会被类似阿根廷的问题所困扰。但东亚特别是阿根廷金融危机警示我们,必须认真做好预防金融危机的准备,特别是要增强债务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中国外债规模的风险监控和预警体系;加强债务宏观管理;进行多渠道融资,提高政府财政收入比重,减少财政赤字;实施恰当的汇率政策,搞好包括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在内的国企改革。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确保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