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巴西的“勤奋”程度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在发展中地区也较为突出。但由于历史文化、社会政策、福利制度、教育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 巴西劳动者形成“勤劳却低效”的特质, 对其整体效率乃至经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也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巴西的工作效率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中处于中下水平
长期以来, “懒散”是拉美国家对外形成的刻板印象之一, 巴西更是因其最长可达50天的超长假期及其闻名于世的“狂欢节”、“桑巴与足球”, 被视作重享乐、轻工作的典范。然而, 从劳动时间和单位劳动产出两大维度下所进行的国际对比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这一传统印象。
在实际劳动时间方面, 巴西当属“爱工作、爱休闲”的代表。国际劳工组织对各国假期的调查显示, 除了法国和瑞典之外, 巴西是全球假期最多的国家, 全年享有41个带薪假日。然而, 扣除假期之外,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对各国工作时间的统计表明, 巴西平均每周工作39.4小时, 尽管其工作时长不及亚洲国家和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和智利等拉美邻国, 却超过了OECD国家36.8小时的周均工作时间, 也长于多数东欧国家。比较而言, 巴西的“勤奋”程度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在发展中地区也较为突出。
在单位产出方面, 巴西出现“低产、低效”倾向。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 (Conferencee Board) 统计显示, 就人均产出而言, 2017年巴西雇员的年人均产出为3万美元, 低于拉美地区3.5万美元的平均水平 (1) , 在发展中经济体中仅高于非洲地区的平均水平 (1.5万美元) 。。就单位时间产出而言, 以购买力平价折算, 巴西的每小时工作产出仅为18美元, 低于美欧国家34~93美元的产出水平, 也不及智利 (277美元) 、阿根廷 (25美元) 和墨西哥 (20美元) ) 等拉美邻国 (图1) 。由此, 巴西的工作效率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中处于中下水平, 较之发达国家更是有明显差距。
可以看到, 在投入和产出双重视角下, 巴西实际工作时长并不短, 但效率偏低, 呈现出了“勤劳却低效”特质。对此, 巴西银行联合会前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特勒斯特曾不无忧虑地说, 巴西现在最可怕的地方在于“每个人看起来都很忙, 可就是没有产出”。工作效率偏低对巴西社会整体效率形成一定的不利冲击, 在世界银行“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 巴西因综合效率偏低而列第125名, 低于地区110名的平均位次。同时, 世界经济论坛的研究也显示, 巴西过去数年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持续下滑, 主要原因正是其相对偏低的社会效率。
多方面因素导致巴西工作效率偏低
巴西整体工作效率偏低, 在一定程度上源自拉丁文化中特有的“散漫”天性, 而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等后天因素在其形成中也发挥了主导性作用, 多方面因素的重重叠加塑造了巴西效率特质。
第一, 劳动热情不足是巴西工作效率偏低的内部诱因。“上山, 下滩, 吃肉, 看秀”这一当地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巴西人的生活方式。在此种生活观下, 巴西人的工作激情不足。以劳动参与指标衡量, 巴西是全球第四大人口国, 人口总量超过2亿。近年来, 由于经济低迷、实际收入下降, 巴西的劳动参与率已出现持续增长, 但是2017年其劳动参与率平均仅为61.8%, 不及拉美地区的平均水平, 远低于中国81%的劳动参与率。巴西较低的劳动参与水平反映了劳动者对闲暇的相对偏好和对工作的相对厌恶,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在工作时长相对充分的前提下, 有效工作不足, 拉低了工作效率。
第二,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乏力是巴西工作效率低的根本原因。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 拉美国家全要素生产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巴西亦是如此。尤其是在过去20年间, 巴西全要素生产率年均下降0.5%, 而该指标同期在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南非等其他金砖新兴国家中的年均增速分别为3.1%、1.5%、2.6%和0%。在投资率长期低于20%的背景下, 投资不足以带动巴西劳动生产率增长, 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下滑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向下压力。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 (IPEA) 发布的报告显示, 1992年至2001年的10年间, 巴西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09%;到2002年至2009年期间, 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仅提高0.08个百分点;而近年来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几近停滞, 经济效率的整体低下无法形成改善工作效率的基础动力。
第三, 劳动力素质不足是制约工作效率的基础性因素。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偏低造成的劳动力能力不足。教育是巴西经济发展中一大瓶颈因素, 据OECD统计, 2016年巴西劳动人口中, 仅有48.9%受过中等教育, 14.8%受过高等教育, 在拉美地区内部属中等偏下水平, 在统计所涉及的经济体中处于倒数20%的行列中。同时,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全球137个国家中, 巴西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分别列127名和125名, 均处于倒数5%的行列中, 落后于多数国家。由于教育水平偏低, 巴西在诸多行业领域缺乏合格雇员, 特别是高技能工人严重短缺。
第四, 劳动保护程度过高是工作效率不高的诱发因素。巴西在劳动合同、工作时间、福利水平、外籍劳工聘用等多方面对本土劳工权益给予严格而细致的保障。如为了保护本地就业, 要求外籍劳工必须有特殊技术专长, 并有工作签证, 才可在巴西企业工作;为了保护劳工收入稳定, 巴西确定了根据物价水平每年进行调整的法定最低工资;为了避免劳工处于弱势地位, 规定企业在解聘员工时须提前30天告知, 仅能单方面开除连续旷工一个月以上的员工, 并要对主动辞职的雇员支付工资余额和应得的各种补贴等。同时, 劳工法规定劳工可就劳动纠纷提出控告。目前, 巴西劳工诉讼案件每年多达400万件, 企业很容易陷入劳工纠纷或受到行政处罚, 蒙受不必要的损失。由于上述保护措施和机制, 巴西的劳动力市场缺乏弹性, 《2017-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 其劳资合作关系、工资决策灵活度以及聘用和解聘程序三大指标的排名依次为106名、121名和136名, 近乎垫底。显然, 巴西对劳工的“过度保护”,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雇员进取心不足, 提升工作效率的内在动力不足。
第五, 福利先行对于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民免费医疗、从小学到大学的免费公立教育以及高额救济金、养老金和退休金。以养老金制度为例, 巴西只需缴费15年, 就可以在男性65岁、女性60岁的时候领取全额养老金;男性缴费30年即可在53岁时退休, 而女性缴费25年可在48岁时退休。同时, 巴西养老金替代率高达97%, 远高于OECD国家69%的平均水平, 也超出了世界银行的建议水平。在高保障制度下, 巴西政府财政负担沉重,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研究报告显示, 2010年至2016年间, 巴西联邦政府开支占GDP的27%, 高于拉美16国19%的平均水平, 其中55%用于社会福利支出。显然, 巴西社会福利政策保护水平的发展超出了其经济发展水平, 这客观上对工作热情和劳动参与积极性产生影响, 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持续稳定提升。
注释
1 拉美地区前三大经济中, 阿根廷和墨西哥的年人均产出为4.3万美元和4.6万美元;拉美地区效率最高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年人均产出达到6.7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