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综合成果>正文
展望中拉合作的新阶段——2015年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杨建民时间:2016-08-11 15:31:00来源:2015年10月拉丁美洲研究第37卷第5期

201592122日,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展望中拉合作的新阶段”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拉丁美洲学会、西南科技大学主办。来自外交部、中联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拉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吴白乙主持了开幕式。中国拉美学会会长、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俊波,中联部拉美局局长魏强(书面),外交部拉美司副司长虞越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曹士海分别致开幕词。李捷会长指出,在中拉关系迅猛发展、中拉整体合作取得新突破之际,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回顾中拉合作的发展历程,对当前中拉关系及合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以及拉美国家发展的新趋势等问题进行讨论,意义十分重大。他指出,中拉关系的全面提升和中拉整体合作的不断推进,对我们的拉美研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中拉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去总结,中拉关系的巨大潜力值得我们去发掘;拉美国家对华合作方面的新关切、新期盼和新诉求,需要我们去关注;拉美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拉美国家发展环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的新动向需要我们去探索。他希望拉美研究学界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为中拉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王俊波书记在致辞中表示,西南科大将继续实施文理结合发展战略,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结合起来,为国家的西部大开发和西部企业走出去贡献力量。魏强局长在书面致辞中指出,在当前中拉领导人宣布成立论坛、确立合作框架、提出产能合作等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拉美政党愿意与我建立关系和定期研讨机制。中拉合作已经站在新起点,我们应该从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待中拉合作。虞越副司长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了在拉美地区的投入,2015年中拉之间实现了双边和多边外交的全覆盖,成立了中拉论坛,中拉关系呈现新热度。对拉美外交工作离不开学术界的支持,希望加强拉美研究,为党和国家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咨询服务。曹士海副秘书长指出,今后国家留学基金委将继续改善资助标准,支持相关单位派员到国外学习,也希望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后备人才的培养,改善国内教学结构,加强国别和区域问题研究。

开幕式结束后,会长李捷和副会长、中国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分别作了题为“中国改革的新环境及其机遇和挑战”和“中国经济新常态及其影响”的学术报告。这是本届大会议程中的特色安排,旨在帮助广大会员了解中国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更好地理解建立更加开放的对外经济合作体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李捷会长在学术报告中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7年的发展历程,认为目前中国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迎来新的发展周期。目前中国面临的改革任务,一是推动增速换挡、动力转换等;二是推动市场化,但不能当市场的奴隶,应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三是推动法制化;四是推动利益格局合理化,社会矛盾和谐化;五是推动国家治理的集约化、科学化、效能化、民主化,但不能搞小政府大社会;六是融入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让世界接受中国;中国要在变动调整中的国际秩序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大外交指导下构建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曹远征副会长在报告中提出了他对中国经济未来前景的看法:中国剩余劳动力不再充裕,技术进步更为迫切,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口红利开始消失,投资增长在降低,节能减排大势所趋。虽然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挑战,但不会硬着陆。其主要依据之一就是中国制造在品质方面的重大变化,技术进步不仅在东部展开,而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西部,技术进步的推动效应也更加明显。

一当前拉美地区形势的热点与焦点问题

关于拉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拉美学会顾问苏振兴研究员认为,当前拉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十分必要和紧迫。拉美国家经济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自身结构性失衡,集中表现为净出口、投资和内需“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失衡,形成单靠内需拉动增长的困难局面。在政策选择上,拉美国家需要从结构上摆脱对自然资源产品出口的依赖,制定符合国情的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不断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等。

关于拉美经济形势。中国拉美学会副会长、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沈安研究员认为,拉美国家启动了新一轮经济改革,主要内容包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推进教育和科技改革及社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等。当前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有:计划过于粗放,改革计划存在明显的自相矛盾,特别是保护主义倾向有所加强,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滞后等。

关于古美关系问题。前驻古巴大使刘玉琴认为,拉美和国际社会的坚定支持加强了古巴在古美关系正常化谈判中的地位。古巴在谈判中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先易后难的策略,首先实现古美关系复交。古美复交将为古巴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古巴政权也面临巨大挑战和考验。

二拉美地区发展的特性及趋势

社会主义仍然是当前拉美左派对新自由主义的替代选择之一。贺钦博士认为,“21世纪社会主义”是杂糅了地区历史和现实多重元素的新政治运动,是变化发展中的新社会主义流派,是更加强调本土特色、替代色彩和地区合作的社会主义。它的出现既有历史必然性,也含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仍有待突破和超越外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和制度形态。靳呈伟博士则将当前的拉美社会主义称之为“新社会主义”,认为它是在拉美民主转型的背景下兴起的,是民主转型的受益者,它认同通过选举上台执政,但它是对拉美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的一种“反动”,致力于替代或超越资本主义。

古巴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更新”进程受到学界关注。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拉美学会顾问徐世澄研究员认为,2011年的古共“六大”通过的政策纲要,为古巴未来的经济变革确定了方向。此后,古巴又出台了一系列“更新”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改革措施。目前,古巴改革仍然面临如下挑战:模式的更新效果不明显,长期形成的某些观念还需要更新,体制更新存在诸多困难,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美国长期经济封锁带来的影响,国家的补贴负担过重,等等。

关于对美拉关系和中拉关系的认知。韩琦教授认为,2000年之前中国学者关注的重点是美拉关系,2000年之后关注中拉关系的文章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美拉关系和中拉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同时又辩证地探讨和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和症结所在,并为解决矛盾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中国学者普遍坚持的一个基本思想,即发展与拉美国家的关系,追求霸权的目标将最终导致失败,坚持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才是希望所在。

关于拉美区域民族主义。李紫莹博士认为,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是拉美区域民族主义发展的动力。从独立之初大陆民族主义的“美洲人”身份认定,到墨西哥革命后拉美民族认同的形成和文化民族主义的兴盛,从发展主义、民主主义到加强一体化的政治联盟和反全球化,拉美区域民族主义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嬗变。同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有化、地区一体化、反美和对民族文化的坚持,是其多元表现形式中贯穿始终的内容。

关于农业政策与工业化的关系。王慧芝博士以阿根廷庇隆政府的工业化战略为例,认为庇隆执政初期通过降低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促使农业劳动力转向工业领域等政策对农业进行了全面剥夺,最终不仅导致农业的衰落,而且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业化进程的停滞。因此,发展中国家一定要正确处理工业、农业两部门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放弃自身的比较优势。

三中拉合作的新阶段

关于当前中拉合作的成效。刘青建教授认为,21世纪初中拉双方在政治互信、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及国际多边合作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因为中国和拉美国家的发展诉求和务实合作为双方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并且全球体系结构的动态发展进程为中拉合作提供了外在条件。深化中拉合作有利于挫败美国霸权,推动世界政治体系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多元国际政治格局的建立;有利于提升中拉双方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关于中拉合作面临的挑战。周志伟博士将其归纳为如下几方面:拉美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局面,地区内部争端不断,美拉关系的新走向趋势不明,域外力量成为拉美地区地缘政治中的新增量;拉美国家合作态度存在差异性,包括对华诉求的侧重点不一、共同体能力建设和集体对话能力的有效性差异等;双边贸易目标存在压力,包括经济减速,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产品结构过于集中,市场分布相对集中等;拉美营商环境的复杂性对中国企业在拉美的产业投资构成制约;台海两岸关系与非建交国因素;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削弱经贸对中拉关系的驱动作用。他还提出了应对挑战的中短期路径:打造贸易和投资的“双引擎”驱动,拓展多渠道公共外交,协调发展与拉美国家、地区组织之间的关系以有效支撑中拉整体合作机制发展。

关于当前中拉经贸关系呈现出的增长转速、结构失衡和投资受阻的“新常态”。唐俊博士认为这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大背景下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导致中拉经贸新常态的出现;中拉经贸飞速发展过程中的显性比较优势趋于衰弱,这是阻碍中拉经贸关系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中国应通过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中拉经贸合作的外延;通过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产品空间升级;充分发挥贸易、投资和金融三大引擎功能,提升中拉经贸的资本含量;进一步开展中拉人文交流,扩大双边服务贸易。

关于巴西当前经济困境及中国与巴西关系,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牛海彬博士指出,巴西当前的经济困境既有外部环境的消极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制约,但从根本上来说内因更为重要,巴西需要从内因出发,构筑各项改革的政治支持联盟。前驻巴西大使陈笃庆指出,巴西地大物博、文化多元、包容性强,在中国与拉美整体合作中具有独特的关键作用。巴西是中国在拉美的战略依托,两国在国际舞台上是同盟军,而且双方在治国理政方面可以互鉴。巴西目前面临的困难与国际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以冷静、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巴西和中巴关系,进一步加深对巴西的认知,寻找有利于合作的契合点。崔守军博士认为,中巴两国之间的能源合作具有极强的全球示范效应,中巴能源合作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原油贸易、市场参与、技术吸收和生物能源开发是两国合作的主要内容;但中国企业会遇到来自资源民族主义、文化制度差异、法律制度制约、党派博弈因素以及美国因素等挑战。

关于中墨关系。前驻墨西哥大使曾钢认为,中墨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远远大于双方的竞争性,双方在能源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及制造业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和潜力。当前中墨合作的主要问题是:务实合作规模有限,大型合作项目仍然缺失,高铁项目受挫对中墨务实合作产生消极影响。但当前两国关系总体上处于上升和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两国都在大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双方开展投资和产能合作适逢其时,中墨务实合作的发展趋势良好。

关于中国和中美洲加勒比国家的合作。前驻哥斯达黎加大使李长华认为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联合国的票仓,在构建中拉整体合作中的意义重大,就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重视该地区国家参与和分享中拉合作的成果,对未建交国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国别政策;在中拉整体合作的框架下,制定次区域性合作规划;促进双方在全球气候变化等国际事务中进行合作;发挥建交国哥斯达黎加在该地区的平台和纽带作用。

关于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贺双荣研究员认为,由于美国一直把拉美看作自己的“后院”,美国因素也就成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发展关系无法摆脱的一个问题。然而,中国处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相互依存的国际体系中,中美关系并非一种完全对抗的关系,中拉关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中拉双方,而且有利于美国。因此,中国在与拉美国家发展关系时,不必过度看重美国因素,以免束缚我们的手脚,也要看到美国在拉美特殊的地缘利益,避免美国因素影响中拉关系。同时,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拉关系的深化以及中美关系变得日益复杂,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也会变得更加复杂。

拉美所所长助理袁东振研究员在会议总结中指出,这次研讨会不仅讨论了热点问题,还对拉美的文明、文化进行了探讨;既讨论了中拉关系发展趋势、美国因素、产能合作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又分析了研究拉美问题的中国视角。有新视角就会有新发现,尽管大会期间与会学者的学术观点有所不同,但与会学者一致同意此次会议基本实现了“老中青”三代和全国各拉美研究机构的学者代表同台交流、各抒己见的预期目标,大家对下一届拉美学会大会已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刘维广)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