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墨西哥交往领域广泛、内容丰富。2006年,时任墨西哥驻华大使欧亨尼奥·安吉亚诺(Eugenio Anguiano)指出,中墨两国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899年,两国还就通商、海上通航达成友好协议。20世纪上半叶,由于中墨两国国内爆发革命运动,中断了这些协议的履行,直到1972年,中墨两国才“再续前缘”,建立了新的外交关系。尽管两国都曾发生革命运动,社会已深刻变革,但两国之间110多年的友谊从未间断,尤其是早些年两国之间的金属(尤其是银)、瓷器、纺织品、香料以及其他商品的贸易一直延续了下来。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两国关系开始进入最佳状态。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墨西哥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也进入最后阶段,这些都促使两国间发展更有效的合作关系。从多边外交的角度来看,这些也是两国应对美国和苏联的重大战略举措。墨西哥前总统埃切维里亚1973年访华、《核不扩散条约》的签署、联合国框架内的合作,都表达出两国在政治、外交方面的强烈共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两国间学术交流以及各行各业的交往更加频繁,使双边关系得以加深、改善。但这一时期双边经贸往来并没有显著增加,也没有形成具体的双边协议。
1982年世界经济危机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历了80年代“失去的十年”。墨西哥政治、经济界的精英们不得不寻求国内的变革:撤除建立于卡德纳斯时期的一些机构,建立一种“出口导向”模式的工业体系,把与美国的商业关系作为未来经济贸易发展的基础。此外,内部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高昂成本,使得该地区人均收入和工资水平急剧下降,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并且逐渐渗透到企业界。政治、经济界的精英们不得不暂时搁置起历史上与拉丁美洲、古巴、中国以及其他国家达成的重要的协议项目,甚至中墨双方关系也开始冷淡。
正如与全球尤其是与墨西哥、拉丁美洲交往急剧增长一样,中国的表现也值得瞩目:21世纪头10年的最后几年,中国跃然成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并且自2003年起就已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与以往任何时期不同,经贸关系已经成为双边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并衍生出新的变化。截至2009年,两国间的商贸往来表现出的特征主要有:
一方面,自2003年起,中国成为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国在墨西哥的贸易额超过欧盟;2010年,中国占墨西哥对外贸易额的8.3%,总出口额的15.13%。另一方面,墨西哥对中国贸易赤字巨大,超过了其他主要的贸易伙伴。此外,墨西哥对中国出口困难,这主要表现在铜制品领域;而从中国进口的科技产品及其他产品却增长迅速,主要集中在工业制成品和一半以上的电子产品。墨西哥的经济统计数据显示,该国没有像中国一样大量削减贸易赤字,两国的商贸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张,政治对话陷入僵局。正如2007—2008年间,中国就最终取消关税达成协议、进入世贸组织时出现的情况一样。
以往的发展反映出两国双边贸易曾经发生的变化,预示今天两国关系面临着更加多重的挑战。墨西哥不像其他拉美国家那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工业品竞争上,墨西哥乃至整个拉丁美洲都偏爱中国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潜在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价值链上,如电子、汽车配件、汽车产业、电信、各种交换改装流水线以及与农业相关的各种产业,这些都促使中国和墨西哥恢复两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来的深厚的战略合作关系。
总之,墨西哥与中国在政治、经济、经贸等多个领域有着长期的交往。2000年后,尽管两国的经贸往来达到巅峰,两国的政治和外交交往却不断减弱,少有战略上的合作。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AM)中国—墨西哥研究中心(CECHIMEX)呼吁,墨西哥应跳出“中国的发展到底是机会还是威胁”的讨论,而将关注点聚焦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上,像中墨两国之间的签证和移民问题、航班问题、贸易投资问题以及科研组织间的学术交流问题。除非我们有能力制定并建立起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具体合作日程,否则,两国之间的关系还是很难得到改善。这恰恰与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的贸易和双边合作形成对比。
(作者: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Enrique Dussel Peters)系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国—墨西哥研究中心研究生经济学教授,协调员;张迎新/译)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94期5版“特别策划”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