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大多数拉美国家的统计数据都清晰表明,这些国家已进入经济复苏阶段。经历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下滑1.8%后,拉美国家经济开始走上复兴之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ECLAC)的研究显示,这一地区2010年的经济增长超过了6%。ECLAC的评估表明,2011年本地区经济还将保持增长,只是增长速度将稍微放慢到4%—4.5%。IMF评估其增速则稍高,将保持在4.7%的水平。
拉美经济在恢复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两个重要的特征:首先,拉美国家经济之间的不平衡性和异质性将更加突出;其次,经济的复苏过程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
异质性增长
拉美经济复苏至少在两方面存在异质性。
第一,各国2010年和2011年的增长率不同。比如,2010—2011年度,巴拉圭、秘鲁、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的增长率分别为10%、8%、7.5%、7%和6%,但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等国的增长率却只有3%或更低。
第二,如果对这些国家当前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危机开始时的状态作一个比较,可以看出拉美经济复苏的异质性。2010年第四季度统计报告表明,与2007年相比,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哥伦比亚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15%、12%、11%和7%,而墨西哥的国内生产总值与2007年底危机开始时相比却几乎持平。这至少说明,前一组国家经济在真正复苏,而墨西哥则刚刚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遑论那些由于人口高增长导致人均收入低于经济危机前水平的国家。
因此,拉美经济复苏是异质性的,至少是两元性的。一方面,大部分的南美国家正在经历明显、强劲的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墨西哥和拉美中部国家(大部分是加勒比地区国家)则以较低的增长率缓慢复苏,或者刚刚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造成这种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是这些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方式的不同。如墨西哥和中美洲以及加勒比地区国家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千丝万缕,涉及贸易、旅游、移民、汇款和投资等方方面面,而南美国家的经济总体上较为分散,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它们与2009年危机后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联系较为紧密。
此外,另一个重要的相关因素是每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种类存在差异。当大多数中美洲国家因进口的特定商品价格激增而承受贸易损失时,南美洲一些国家却因为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受益匪浅,比如智利、玻利维亚、阿根廷和秘鲁在过去几年里贸易增长30%—60%。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出口商品的差异,将两者结合起来就可解释为什么这些拉美国家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的速度和规模不同。然而,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就是这种复苏怎样才能可持续进行。
脆弱的复苏
事实上,南美国家经济的强劲复苏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亚洲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国。同时,依靠啤酒、大豆、石油、铁矿石等几种出口产品价格上浮的发展方式,使得这种复苏显得更加脆弱。
然而,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调整还需假以时日,中国经济也很难继续独自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大部分动力。观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如高房价、通胀压力、高投资率、低回报率等,其经济增长速度迟早会放慢。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也印证了这些问题,显示其为避免未来经济不稳定所持有的谨慎态度。
在接下的几个月里,或许是2012年,如果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绝对不足为奇。但即使放缓的幅度很小,也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南美国家的出口收入。出口量减少和价格下降的双重影响将会对这一地区产生强烈冲击,整个地区低增长预期可能会使该地区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调整阶段。
至于墨西哥和其他中美洲国家,复苏的前景同样不容乐观。显然,这些经济体主要依靠美国,它们的命运与美国经济恢复息息相关。不幸的是,美国经济的增长不仅缓慢,发展前景也不太明朗。
总之,过去的几个月里,拉美经济的复苏呈现多样化特点。然而,即使这些国家成功找到了相对较高的增长方式,就像金融危机发生前那段时期一样,它们为复苏所承担的风险也会使其复苏变得更加脆弱和短暂。这就是拉美为何对这一时期的复苏和增长保持长期谨慎的原因。
(作者:赫拉尔·基韦尔(Gerardo Esquivel)系墨西哥学院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张迎新/译)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94期5版“特别策划”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