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本所动态>正文
“中拉整体合作背景下的中国和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关系”研讨会综述
作者:王鹏时间:2014-10-16 00:00:00来源:
2014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11位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共同宣布,成立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论坛,中拉整体合作由此启动。在这一背景之下,如何看待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的地位?如何促进中国和该地区的关系?这些问题值得中国学界的关注和探究。9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举行题为“中拉整体合作背景下的中国和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关系”的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新华社、《今日中国》、中水电等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媒体和企业的代表应邀与会,共同进行研讨。拉美所所长吴白乙研究员,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主任、原驻哥斯达黎加大使李长华出席研讨会并致词。
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袁东振研究员主持会议。他在开场白中指出,中国与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的关系必须放在中拉整体合作的框架下进行观察和分析。中国学界应当着力分析该地区的基本特点;研究小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紧密跟踪该地区的热点问题(例如尼加拉瓜大运河),探究此类问题对中拉关系的影响;分析经贸关系如何影响中国和该国家的关系。同时,学界还需要关注如何处理与该地区非建交国关系这一重大问题。今后,为增强对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的研究,政界、学界、媒体和商界有必要增强互动,共促研究。
拉美所所长吴白乙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拉美的“蜂腰带”,与西方有着较为长期的联系,在地缘上受到各方力量的挤压,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仍然薄弱。随着中拉整体合作的启动,中美洲-加勒比研究成为中国国际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前沿。他赞赏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能够坐“冷板凳”,坚持开展对该地区的研究,为中拉整体合作发挥独特作用。他表示,拉美所将继续依托中心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与多部门人士进行互动,开展多视角分析,最终与各方共享智力成果。
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主任、原驻哥斯达黎加大使李长华代表中心致辞。他指出,伴随中拉整体合作的启动,中国面对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在中拉整体合作框架下提升与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的关系?为解答这一疑问,学界必须加强对该地区的跟踪和研究。
李长华主任分析了中美洲政局的现状。从总体看,中美洲的政局充满变数。自2013年年底到2014年上半年,洪都拉斯、巴拿马、萨尔瓦多和哥斯达黎加举行大选。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都出现“黑马”候选人当选总统的状况。在巴拿马,总统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而在尼加拉瓜,总统较为强势,通过修宪获得连选连任的权利。在经济领域,中美洲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尚未找到新的增长点。在社会层面,中美洲国家的痼疾依旧,贫富分化严重,治安状况恶劣。贪腐现象的泛滥损害政治体制的有效性。
李长华主任指出,对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研究具有四大意义。第一,从地缘政治角度而言,该地区是美国的“后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二,从实现国家统一角度而言,如何处理与该地区未建交国关系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同时,未建交国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将其纳入到中拉整体合作之中。第三,从国际合作角度而言,中国需要加强与该地区未建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及涉及中国主权、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协调配合。第四,对该地区的深入研究将服务中国的外交全局。本届政府已经完成外交新布局。习近平主席在一年多时间里两访拉美,其中包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和古巴这些中美洲加勒比国家。这就意味着,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地位上升。因此,中国学界的相关研究也必须随之跟进。
最后,李长华主任提出以下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看待中拉整体合作之中的中美洲加勒比?中国和哥斯达黎加关系在该地区产生什么样的示范效应?如何看待中国和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关系的走向与挑战?如何看待美国因素?未来中国如何调整对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的战略和政策?
会议讨论了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以及中国与该地区关系的基本特点。该地区密集分布大量小国。同时,该地区位于地缘政治的敏感带,是西半球的“柔软腹部”,拥有重要的战略通道(巴拿马运河)。美国和欧洲在该地区长期享有主导权。
目前,中国与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关系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该地区尚有11个国家未与中国建交。第二,中国与该地区的双边经贸数额微小。2012年,中国与该地区20个国家的贸易额合计为317.48亿美元,仅占中国对外贸易额(3.87万亿美元)的0.8%。第三,中国国内对两地区的认知程度较低。
中拉整体合作进程在2014年正式启动。可以预计,中拉整体合作的优势区域将是南美洲优势国家将是大国和矿业资源富集国中美洲、加勒比国家大多是小国、穷国,在中拉整体合作中有可能被边缘化。因此,中国有必要在中拉整体合作的框架下,制订有针对性的次地区合作战略,加强与中美洲-加勒比地区的合作。同时,中国需要重视发挥中国企业的作用,向地区国家提供有针对性的对外援助(针对极端气候带来的灾害损失),以贸易优惠政策加速扩大来自该地区的进口,重视发挥支点国家的作用(例如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加勒比地区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会议专门讨论了中国和英语加勒比国家的关系。1972年,圭亚那成为首个与中国建交的英语加勒比国家。中国在联合国改革等重大问题上得到英语加勒比国家的支持。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英语加勒比国家。在访问期间,他与9个加勒比建交国的国家领导人举行会谈,确定中国和英语加勒比国家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在习近平访问结束之后,苏里南总统、牙买加总理、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理等英语加勒比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2013年,苏里南总统鲍特瑟曾在1个月之内两次会见习主席;2014年7月,两人又在巴西举行会见。这些互动帮助他们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贾斯顿·布朗在2014年就职之后不久,即选择出访中国。这些访问有力地增强了这些国家和中国的政治互信,提升它们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同,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它们发展对华关系的信心。
中国和英语加勒比国家的务实合作得到稳步发展。中国和该地区建交国已经建立外交部间的磋商机制。2005年,中加经贸合作论坛启动。截至目前,论坛已经举行3届。中国和加勒比共同体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巴哈马成为首个与中国签订全面互免签证协议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国一直强调,中拉整体合作不会损害已有的中加合作。因此,英语加勒比国家支持中拉整体合作的开展。中国通过多种模式促进本国与英语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合作。目前,主要合作项目有巴哈马的海岛度假村项目和牙买加国家公路项目。在此基础上,中国推进与该地区的人文交流和公共外交。现已有500多名该地区学生接受中国奖学金资助,前往中国学习。中国已经在该地区设立4座孔子学院,进行汉语教学。在体育合作方面,中国向该地区国家派出武术教练和乒乓球教练,牙买加则帮助中国培训田径人才。
加勒比国家的政治格局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新兴政治势力在近年崛起。在圭亚那,“第三势力”已经进入议会,并获得议长职务。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独立自由党异军崛起,使该国政党格局从联合民族大会党和人民大会党的两党对峙转变为三党竞争。第二,政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日益淡化,主要党派的内外政策呈现趋同之势。政党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积极争取赢得大选。第三,在“赢家通吃”选举体制的作用下,朝野政党之间的争夺十分激烈,格拉纳达、多米尼克、安提瓜和巴布达等国的情况都是如此。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与圭亚那,种族矛盾加剧朝野政党之间的冲突。
中国重视推进与加勒比国家的政党合作,保障双边关系不受党派轮替、政府更迭的影响。为此,中国一直注重广交朋友,不但发展与执政党的关系,也注意保持和在野党的关系。牙买加总理辛普森·米勒就曾作为反对党领袖应邀访华。其次,中国还为加勒比国家的政党提供干部培训。建交国和未建交国的政党都可以选派干部参加中联部的培训项目,来华交流治国理政经验。这一培训有助于这些国家的政党干部摆脱西方媒体的影响,亲身观察中国的发展成就,从而形成更为客观的中国认知。
会议讨论和分析了中国和中美洲地区的经贸关系。与会者认为,中拉经贸合作已经进入新阶段。但是,就次区域而言,中美洲是中拉经贸合作的薄弱环节。2012年,中国与中美洲6国(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巴拿马)的贸易额为252.7亿美元,低于中国与墨西哥贸易额(366.9亿美元),更远远低于中国与南美洲10国的贸易额(1900.7亿美元)。中美洲6国占中国对拉美贸易额的比重仅为9.7%。而南美洲10国的比重高达72.8%。这一比重低于2002年的数值(11.4%)。中国在与哥斯达黎加的双边贸易中处于逆差。但是,中国在与中美洲其他5国的贸易中,均享有顺差。
中美洲之所以成为中拉经贸关系的薄弱环节,是因为以下4个原因。第一,中国对初级产品的巨大需求大幅改善南美洲国家的贸易条件,同为初级产品进口国的中美洲国家不但无法从中受益,还有面对贸易条件的恶化。第二,作为能源和粮食进口国的中美洲国家一直面对因初级产品价格上涨而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第三,中国在中美洲国家的投资很少,难以形成贸易和投资的良性互动。第四,中国和中美洲国家的产品在美国市场存在竞争关系。
哥斯达黎加是中国在中美洲的唯一建交国。两国的经贸合作具有溢出效应。这一效应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平台互联:以哥斯达黎加为平台,拓展美洲及全球关系网络。第二,渠道拓展:通过增加投资,促进产业对接和合作。第三,窗口示范:以点带面,有利于在中美洲其他国家形成连锁反应。
中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期,拉美地区经济也有放缓迹象。但是,中拉经贸合作前景是向好的,因为中国和拉美各自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有利于提升中拉经贸合作的层次。中国开始从投资拉动型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更加注重释放有效需求,强调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用。而拉美地区则需要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更加注重产业政策和吸引外资的作用。在转型过程中,双方可以互相借鉴经验与教训,而转型后的经贸合作将比以前更加稳固和深入。如果中美洲国家要提升自己在中拉经贸关系中的地位,必须进行结构改革,使其产业升级,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
工程承包合作是中拉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中国在拉美的工程合作承包规模不如非洲和亚洲。现在,随着亚洲和非洲市场的饱和,中国工程承包企业把注意力转向拉美,试图挖掘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前往拉美国家布点和寻找商机。中国政府也积极推进中国企业前往拉美,向其提供优惠贷款,以便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许多中国企业依靠这类贷款开拓市场,依靠高品质的工程树立口碑,从而站稳脚跟。2013年,中国在拉美的工程承包额累计达到946亿美元,并已完成544亿美元。中国工程承包项目的一个亮点是牙买加国家公路项目。这是中国企业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获得的第一个BOT 项目,中港湾拿到该项目的50年运营权。这代表着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合作模式正在从传统的EPC模式向BOT模式转变。未来,BOT和投资将是中国企业工程合作的主导方式。
与会者指出,拉美市场的进入门槛高,拉美国家对提出很高的环保和劳工要求;拉美国家不但有复杂的商业环境,还有复杂的政治环境。在进入拉美市场时,许多中国企业急功近利,以为可以照搬企业在亚洲和非洲的运营经验,却十有八九水土不服,或是陷入纠纷,或是遭遇财务损失。因此,中国企业在进入拉美市场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研究,大力实行本地化的经营,尝试通过兼并收购当地企业减少市场阻力。
中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介绍了它在拉美的市场运营经验。2013年,公司在拉美地区签约合同额超过70亿美元。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洪都拉斯是公司在拉美的重点经营国家。目前,公司在牙买加有旅游酒店项目,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中标污水处理项目,在洪都拉斯中标水电项目。洪都拉斯水电项目是中国企业在非建交国获得的第一个由中国资金支持的项目。公司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4个项目的承包合同额达到11亿美元。
中水电公司在拉美开拓市场的过程中形成以下宝贵经验:第一,进行高端营销和个性化经营,不搞价格战;第二,寻求中国政府资金贷款的支持,为企业推进项目创造便利;第三,遵循市场化经营原则。该公司希望以投资促进工程承包,由此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公司擅长工程承包,对投资不在行,而国内对投资的审批手续较为繁琐、漫长。该公司有关开发拉美市场的建议是:第一,依靠中国政府的优惠贷款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第二,推动中国政府简化境外投资管理手续,以便加快在拉美国家的投资进度;第三,严格监管在建项目,搞好工程质量;第四,注重外部营销环境的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紧密观察当地政治经济环境。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