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本所动态>正文
“南南合作框架下中拉关系的新跨越”国际研讨会召开
作者:林华时间:2015-01-16 00:00:00来源:
2015年1月7日,由联合国拉美经委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共同举办的“南南合作框架下中拉关系的新跨越”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选择在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举行前夕召开,体现了中国和拉美学术界在当前中拉关系发展到新高度的背景下各方对中拉之间全面、整体合作的关注度、认知度和研究兴趣的明显提升。
会议开幕式由拉美所副所长王立峰主持。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拉美经委会秘书长阿丽西亚·巴尔塞纳、拉美所所长吴白乙、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白桦在开幕式上致辞。李培林副院长指出此次研讨会是对即将召开的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的有益补充。会议主题反映了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意愿和努力,以及中拉学术界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迫切要求。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访问巴西时提出的中拉五位一体新格局、中国政府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为发展中国家的协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契机。巴尔塞纳秘书长认为中国是拉美重要的合作伙伴。习主席提出的1+3+6合作框架的基本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这是中拉双方的共同愿望。中拉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问题和挑战,有着共同的话题,需要从政策层面去考虑如何解决。此次研讨会是一次中拉合作思想的碰撞交流,会上发布的成果将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吴白乙所长指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适应全球的变化,实现包容性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相处是以相互了解、相互补充为基础的,而南南合作正是其根本所在。白桦主任介绍了UNDP在中国的主要工作,并且指出中拉合作在推动南南合作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种合作已经超越经济、政治,进入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国通过对外援助为南南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希望拉美国家更多地加入UNDP在中国的项目,这也是今后双方合作的新方式。
会议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中拉合作新局面及其对南南关系的新贡献”,由前中国驻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大使殷恒民主持。发言人包括巴尔塞纳秘书长、UNDP驻华代表处副国别主任芮婉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庞中英,以及拉美所国际关系研究室研究员贺双荣。
巴尔塞纳秘书长分析了拉美国家目前的经济社会形势以及中拉合作的机遇。她指出,拉美地区存在3个次区域,即南美、中美和加勒比,其共同特点是对国际环境的依赖程度都很高。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对南美国家影响最大,而中美洲国家受美国经济的影响最大。拉美在经历了经济繁荣期后,正面临着外部困难和经济增长放缓。必须通过结构性改革和人力资本投资来进行战略性调整。拉美国家正面临着6个结构性问题,包括不平等、生产率低下、出口结构“再初级产品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税收和投资。拉美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消费,而投资明显不足。与东亚不同的是,拉美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较慢,生产结构变化很小,而这是造成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在社会领域,拉美的贫困水平逐步降低,但仍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地区,而且中产阶级很不稳定,有可能重新陷入贫困。解决不平等问题的关键一是加强职业教育,二是改革再分配制度。只有把提高生产率和扩大社会支出相结合才能造就一个平等的社会。巴尔塞纳秘书长最后指出,拉美不仅需要贸易,还需要投资,希望中国企业积极开拓拉美市场,与拉美共同发展。
芮婉洁女士主要介绍了中国在南南合作中的作用以及UNDP与中国的合作。2010~2012年,中国的对外援助达到140亿美元,以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贷款形式提供,主要目标是改善民生、发展经济。UNDP于1979年在华设立代表处,至今已完成了约900个合作项目。未来UNDP驻华代表处将开展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外援助和三方合作,二是全球和区域合作,三是企业责任。通过在中国的工作,UNDP的收获在于了解了发展中国家对于南南合作的需求,获得了大量相关信息。UNDP虽然与中国合作顺利,但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完成。
庞中英教授围绕着“全球治理”提出了4个观点。第一,全球治理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其“非全球性”,这需要加以改革。中国不是现有全球经济秩序的挑战者,而是改进者。第二,中国和拉美面临的问题有深刻的全球性根源,因此需要对国际金融机构进行改革,中拉可以分享各自的经验。第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不谋求霸权,因此与拉美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是平等的合作。中国在2016年将成为20国集团峰会的主办国,可以利用这一机会邀请拉共体参加。中国支持建立不同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国际金融合作机构,推动平等合作,以带动全球治理机构规则的改变。希望今后能建立一种由广大发展中国家来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第四,国际上对中国加入全球治理存在疑问,拉美国家应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实际上中国的加入使全球治理更加名副其实,更加均衡和具有包容性。
贺双荣研究员的发言主题是中拉合作对南南合作的贡献以及如何取得跨越性的发展。她认为,中拉合作对于南南合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中拉关系的快速发展对于南南合作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中拉合作在未来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经济周期的改变、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等。对于中拉合作如何取得更大的发展,贺双荣认为首先需要找到一个最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方式,其次可以充分利用拉共体这一平台,第三中拉应与双方现有的发展战略和计划相对接,例如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拉美的基础设施一体化计划都可以是双方利用的对象。
研讨会第二单元以“中拉贸易、投资、产业对接的前景”为主题,由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主持。发言人包括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国际贸易和一体化部主任奥斯瓦尔多·罗萨莱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以及拉美所所长助理柴瑜。
罗萨莱斯先生从现实需求和双方合作互补性的视角,集中探讨了中拉贸易和投资的合作机遇问题。他认为,中拉之间的互补性在于拉美拥有丰富的资源、扩张的市场、地理位置上与美国的接近,以及对外部资金的需求,而中国需要资源、市场和投资机会。中国在拉美投资面临的挑战是能否对拉美的投资环境、公共政策、制度规则、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等有更多的了解。在整体合作的框架之下双方应考虑通信技术、互联网、云数据、3D打印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前景、价值链的联系和对接、拉美一体化建设等。最后,罗萨莱斯先生指出,拉美应将创新和竞争力的提高与中拉关系联系在一起。中国正在转变发展模式,拉美也应该如此。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增长是中拉合作的核心。
丁一凡研究员指出,中拉关系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拉美舆论界也出现了一些担忧。第一种观点认为拉美国家应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第二种观点认为从中国大量进口工业制成品不利于拉美的工业化。对于这些疑虑,丁一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原材料价格的涨跌主要不是由中国需求变动引起的,而是美国改变货币政策造成的。2013年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大宗商品价格才开始出现变化,2015年这种趋势仍将继续。中拉关系不会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因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仍需要大量资源。中拉关系不仅仅是资源进出口国的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企业正在向外转移产业链,拉美应加入这个进程,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对于中拉关系的未来,丁一凡认为双方应进行更多的货币互换合作,使拉美逐渐摆脱美元化的不利影响,免受美国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另外,中拉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很强互补性,但也面临政策风险,需要签订双边协议作为投资保障。
张建平研究员认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但社会产品不足,而拉美的情况恰恰相反,这为双方提供了一个相互借鉴和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平等社会建设的契机。中国与3个拉美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自由贸易网络,未来应进一步扩大。中国与南共市、太平洋联盟之间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时机虽然还不成熟,但可以就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行前期的交流。此外,中拉之间正在构筑金融合作的桥梁,这必将促进更多的中国投资进入拉美。以往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和能源领域,但未来将更多地投向制造业。中国的资金优势和制造业产能优势将为拉美的工业化提供必要条件。
柴瑜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中拉贸易、投资、产业对接的前景》。她认为,中拉产业合作是解决拉美经济复杂性问题和中国产业升级问题的有效途径。经济复杂性的不足影响了长期增长,解决途径在于增加多样性和稀缺性。她还通过对比中拉贸易的差异,揭示了贸易背后的产业特点。她认为中拉产业对接的内部动力来自转移生产能力的需要、双方产业的互补性,以及产业发展的迫切性;而外部条件包括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的需要、科技和交通的发展,以及国际经济制度的变化。中拉产业合作需要政策层面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研讨单元结束后,会议还进行了两项成果发布,其一是社科院拉美所与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共同出版的《中拉住房政策和城市化:视角和案例》(西文版),其二是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互利务实、共同发展:中拉经济合作新框架》。拉美所社会文化室副主任郭存海和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分别进行了两部著作的推介。
在研讨会的闭幕式上,吴白乙所长和巴尔塞纳秘书长分别做了会议总结。他们都对此次会议给予了积极评价,同时也指出,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中拉对话进程和互利发展是双方学术界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