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本所动态>正文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万戴到拉美所讲“微观视角的中拉媒体传播”
作者:赵重阳时间:2017-05-03 16:59:00来源:

2017年5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美国际关系学科,以及拉美所创新工程《中拉关系及对拉战略研究》子项目组举办了题为“微观视角的中拉媒体传播——拉美社会的中国知识体系建构与中拉新闻产品传播效果讨论”的讲座,主讲人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班牙语部记者、中拉青年学术共同体(CECLA)联合发起人、研究员万戴。座谈会由综合室副主任,《中拉关系及对拉战略研究》项目执行研究员郭存海博士主持,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今日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会。

万戴以智利第一大报纸《信使报》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11月访问智利一事的系列报道,及其读者对该系列报道的反馈为例,就智利普通民众的中国常识体系构建、智利普通民众与媒体共生的认知模式,以及中国对拉美媒体传播的宏观和微观效果进行了分析。

万戴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拉丁美洲传媒学界有关于新闻生产方式的一些理论。在上世纪末,拉美学者提出过其新闻产品“北上南下”的生产特点:拉美多家主流媒体在国际新闻和地区新闻领域习惯性地关注欧美强势新闻媒体的事件报道,并对其进行二次传播。因此,在许多国际事务中拉美媒体立场和观点会受到强势媒体话语的影响。

而在受众领域,由于地缘、语言和地区影响力的历史原因,在一个历史时期内智利民众获取与中国有关的知识和信息的主动渠道相对有限,主要是通过媒体的报道被动获得。这种情况在进入新世纪后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本国媒体报道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建构了拉美受众有关中国的知识体系。而正是受众知识体系的差异,造成了不同人群对同一报道或报道用语的感受和反馈的差异。

万戴指出,宏观的媒体传播以数据为导向,更够较大程度上满足传播速度和效率要求;而微观传播则以内容为导向,关注受众分类和传播效果。宏观传播能够适应网络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在传播的效率、覆盖面和精准度方面保持着优势。而微观传播在分众传播尤其是国际传播领域长期着力,虽然短期效果不足,但影响则更加具体和长远。因此,宏观传播的效果未必比微观传播的效果更理想。就中拉媒体传播而言,宏观传播无法解决的一些拉美社会对中国认知不健全的问题,可以通过微观传播加以解决。

万戴还就中国媒体在拉美地区外宣工作转型和成效、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国家形象传播、以及拉美地区民众对华认知的国别差异等问题,与与会专家进行了交流。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