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本所动态>正文
“中拉关系现状与挑战”研讨会在拉美所举行
作者:赵重阳时间:2018-07-11 17:10:00来源:

2018年7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美国际关系重点学科、国际关系研究室、拉美一体化研究室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中拉关系现状与挑战”的研讨会。拉美所副所长袁东振研究员出席会议,拉美一体化研究室主任杨志敏研究员主持会议。来自阿根廷、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格林纳达4个拉美国家的5位青年汉学家,以及拉美所的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

袁东振副所长在致辞中对来自拉美的青年汉学家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作为中拉友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学术界、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交往至关重要。专家学者、教师以及文化工作者不仅是推动中拉友好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中拉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重要桥梁,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中拉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他希望中拉学者能够进行深度对话,通过对中拉关系现状与挑战等问题的讨论,增进对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认识,促进各自的研究,助力中拉友好和互利合作。

在主题发言环节,拉美所国关室副主任周志伟研究员、社会文化室主任郭存海副研究员和5位拉美青年汉学家分别做了发言。

周志伟做了题为《经济、外交“双转型”下的中拉关系》的发言。他在发言中认为,当前中拉双方都处于经济和外交“双转型”的进程中。中拉关系将受到双方的“双转型”以及国际关系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与欧美大国相比,中国在拉美是“后来者”身份,体现出明显的“增量”优势,但与该地区传统合作伙伴相比,在“存量”上仍有较大差距。未来中拉关系应更加注重整体与双边合作的相互补充,并应以发展合作为优先目标。

郭存海做了题为《中拉文化外交》的发言。他在发言中认为,文化外交是中拉关系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拉文化外交发展很快,这不仅体现在中拉双方通过的一系列合作文件中,也体现在双方实施的诸多文化交流举措中。随着中拉关系的不断深化,中拉之间相互认知的需求迅速增强,这是促进中拉文化外交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中拉文化外交的主体也逐渐由政府部门扩大到民间组织和机构。

格林纳达西蒙桥咨询公司总经理阿比·西蒙·戴维 Abbie Simone David在发言中认为,加勒比地区国家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社会领域都对美国有很深的依赖。但随着中国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改变,该地区国家的外交也日趋多元化。中国加强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有助于其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其实现国家发展。

哥伦比亚对外大学教授孔天威(David Mauricio Castrillon Kerrigan)在发言中认为,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为世界提供了新的相处之道,将有助于改变人们理解世界、看待事物间联系的固有看法和做法。这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价值理念和价值体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将有助于中拉建立共识,并将其付诸实现。

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司芙兰(Staiano Maria Francesca)在发言中认为,“中国特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等。这些理念体现了国际体系中南方国家的声音,并使国际关系理论更加多元化。中拉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并正致力于建立全面、双赢的关系。因此,中拉加深各领域的相互了解非常重要。

阿根廷参议院秘书卢卡斯·瓜尔达(Lucas Leonardo Gualda)在发言中认为,阿根廷马克里政府上台之初曾表示将重新审议中阿签订的各项合作项目协议,似乎意味着中阿关系的发展会产生挫折。然而,自其上台至今,中阿关系发展迅速,两国领导人也多次会面。中国是阿根廷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企业也正在向阿根廷输出先进技术。除个别敏感领域的合作外,中阿关系的发展整体是积极、顺利的。

哥斯达黎加国立大学科研副校长顾问阿雷东多·格瓦拉(Sylvia Cristina Arredondo Guevara)在发言中认为,自2007年建交以来,中哥关系已进入更高阶段。中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如何在合作中建立共识、寻找到共同点非常重要。如在气候变化及治理问题上,双方可加强在应对自然灾害、疾病管控等领域的合作。学术研究则应侧重于提出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使其影响最大化。中拉合作应在政治和科学等不同层次上展开。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