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是巴西里约热内卢孔子学院向中国推荐的优秀学生之一。21岁的他很有语言天赋,也为古老深邃的东方文化深深打动。不久前,当他得知自己可以去中国留学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打电话问本报记者去哪所大学学习最合适。
中国与巴西教育交流今年有两大喜事。一是首批由巴西政府出资的留学生将赴中国学习。根据两国政府达成的协议,未来10年,巴西政府将出资陆续向中国输送3000名留学生。卡洛斯有幸成为第一批公派赴华留学生中的一员。
二是中巴互换留学生项目今年正式启动。中国驻巴西大使馆提供的信息表明,今年报名的巴西学生超过600名,遴选工作基本完成,将有260多名学生有机会领取中国政府发放的奖学金,赴中国学习1至4年时间。
中国驻巴西大使馆文化参赞郑柯军告诉本报记者,巴西政府目前正在考虑接收中国留学生的具体时间和人数。巴西政府曾向中国学生提供奖学金名额,但未像现在这样形成固定的机制,“中巴两国的教育交流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起点上”。
中巴教育交流的提升是两国政治、经济等领域交流不断深化的体现。“巴西是拉丁美洲最有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而中国是一条东方巨龙,两个发展中大国的合作受世人瞩目,”里约热内卢州教育局局长威尔逊·瑞索拉对本报记者说,“中巴经贸合作近年来持续升温,中国已经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我可以感受到巴西学生渴望了解中国的心情,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与深厚的历史积淀吸引着他们。”里约孔子学院院长乔建珍告诉本报记者,有一对住在外地的夫妻坚持每周一次来这里上课,每次都是凌晨4点从家里出发,驾车数小时才能到校;还有一位40岁的学生想参加中国夏令营,当听说只有30岁以下才有资格报名时,他当即向校方表示,只要能跟着去,他愿意自己负担全部费用。乔建珍说,巴西的普通大学一般不设外国语专业,但由于“中国热”的升温,与里约孔子学院合作的里约天主教大学已表示,愿与中方探讨开办中国语言专业的可能性。
马强是里约天主教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大四学生,能讲流利的中文。他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学中文时,父母还不大赞成,可现在,懂中文让他在找工作时多了不少选择。“2007年,我参加的中文培训班一个学期总共只有15名学生,而今年仅圣保罗孔子学院一家就接纳了1000名学生。”
瑞索拉说,巴西15至20岁的青少年共有2200万,其中接受中等教育的有660万,而达到高等教育水平的仅有330万。巴西政府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保证经济稳定发展、保持低失业率,就要重视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人才的培养,加强产业创新力。瑞索拉说,“巴西发展需要拥有像中国那样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希望通过留学生互换等教育文化交流项目,加强巴西人才培养。”
另据了解,中国与另一个拉美大国墨西哥已形成每年互相提供100个奖学金名额的交流机制,而智利、秘鲁等国由于有较多中国移民,两国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更为频繁和丰富。中国巴西教育合作还有巨大发展潜力。乔建珍说,推动中巴教育交流,可以和两国经贸合作结合起来。她建议中资公司与政府一起参与教育交流项目,通过资助巴西学生到中国留学,为中资企业融入巴西提供后备人才,实现双赢。
(本报里约热内卢9月1日电)
阿德里亚纳·阿布德诺尔(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中心总协调员):中国致力于加强区域合作、改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并在这些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中国的主张与做法与巴西是相通的。
中国同巴西的教育交流项目为巴西年轻学子提供了奖学金,也给他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中国的机会,这非常有利于两国文化的交流。我本人就是一个中国文化爱好者,曾在北京大学就读,并在中国居住多年。我喜欢中国,也打算把孩子送到中国接受教育,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除在文化领域展开深入交流以外,中巴都是金砖国家,中国致力于为发展中国家争取话语权,展现了负责任、包容的大国形象,为改善国际秩序作出了巨大贡献。以目前正在筹建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为例,我认为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逐渐摆脱西方对金融的控制,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发声。中国是筹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坚定支持者,也为筹备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本报驻巴西记者王海林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