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中心>墨西哥研究中心>学术活动>正文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实施20周年研讨会暨墨西哥研究中心顾问聘任仪式”会议综述
作者:张庆时间:2014-01-02 00:00:00来源:
 
2013年12月30日上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实施20周年研讨会暨墨西哥研究中心顾问聘任仪式”在拉美所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拉美所墨西哥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外交部拉美司、商务部国际司、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语系和拉美所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拉美所副所长吴白乙研究员出席会议。王立峰副所长代表拉美所发表致辞,对研讨会召开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曾钢、拉美所所长助理柴瑜研究员在讲话中,着重谈了研讨NAFTA实施20周年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本次研讨会分为三个议题:NAFTA的过去及对其研究的历史回顾;NAFTA的现在及其对墨西哥政治、经济、社会和外交等影响;NAFTA的未来及其与TPP、TTIP的比较研究。拉美所墨西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志敏研究员、政治研究室主任袁东振研究员和国际关系室主任贺双荣研究员分别主持了上述三个议题的讨论。
 
 
拉美所陈芝芸研究员发言
 
在第一个议题的讨论中,拉美所陈芝芸研究员谈到NAFTA在各签署国国内出现了很大的意见分歧,因为签订这样一个自贸协定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涉及到国家主权,也属于政治问题。同时,国际经济学界对此协议的签署也存有较大疑虑: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主导的区域经济体到底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协议的最终签署归于以下因素:第一,冷战后国际竞争加剧,美国的竞争力下降,需要作出战略调整,用地区主义弥补多边主义的不足;第二,从墨西哥方面看,80年代的经济改革取得了进展,1987年加入关贸总协定后逐步拆除贸易壁垒,墨美经济关系增强;第三,美国在乌拉圭谈判长期受阻,力图通过NAFTA保证其主导地位;第四,墨西哥面临总统大选压力,需要迅速解决谈判问题。关于对NAFTA的效果评价,墨西哥农业受到很大冲击,但总体上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另外,因国别差异和经济多元化由美国领衔的NAFTA在南美地区不可复制。拉美所宋晓平研究员指出NAFTA的建立是基于当时社会背景的结果,属于南北经济合作的案例,也是西半球区域经济战略的组成部分。今后对NAFTA的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目前对NAFTA的研究呈现淡化的趋势,应增强对此的研究力度;第二,研究应进一步深入,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有启示作用;第三,研究应细化,特别是关注对墨西哥、对南北合作的影响;第四,加强计量研究的使用以增强说服力。商务部研究院卢国正副研究员认为NAFTA的签署是墨西哥正确的、必然的选择。诚然,美国主导NAFTA的建立在当时是为了应对欧洲、日本的崛起,就像现在主导TPP的建立是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一样,并且由于墨西哥是美国的邻国,关乎美国的国家安全,但从客观效果来说,墨西哥从中受益不少,其经济实力有明显进展,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而且,墨西哥加入NAFTA加强了中墨经贸关系。从1993年到2013年间,中国对墨西哥的出口额增加了近200倍。中国现在将自贸区的建立作为国家战略,而墨西哥签订自贸协定的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意义。
在第二个议题的讨论中,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徐世澄研究员聚焦于墨西哥签订NAFTA后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问题。在成效方面,NAFTA促进了墨西哥外贸,特别是对美国的出口;帮助墨西哥很快度过1994的金融危机,并保持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墨西哥的汽车等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有利于墨西哥吸收外资;有利于其加入TPP。同时,墨西哥面临的问题也不少:经济增速并不快,年增长率不到3%;经贸的繁荣未降低墨西哥的贫困率,NAFTA签署20年来仅从53.1%下降到52.3%;墨西哥的农业获利很少;某些制造业,如木材、皮革受到冲击;墨西哥国内医疗、劳工、运输等问题未得到解决。拉美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杨建民副研究员指出,不管对NAFTA的评价如何,其对一国经济发展都不是决定性的。从政治上来看,因为NAFTA客观上削弱了革命制度党(PRI)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它的确促进了墨西哥的政治转型、民主化和中产阶级的成长。拉美所社会文化室副主任郭存海以玉米为主线考察了NAFTA对墨西哥消费方式的改变。玉米是拉美人灵魂的体现,因墨西哥的人工成本较高,难以抵制美国产品的冲击。墨西哥人以前主要食用白玉米,因其颜色代表着纯洁与高贵,但是现在玉米的身份受到侵蚀。同时,墨西哥消费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肥胖国。拉美所政治研究室王鹏副研究员主要谈了墨西哥的经济改革对革命制度党的影响:第一,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小政府、大市场,这使得革命制度党在党国架构下控制的资源大大减少;第二,工会在新的经济模式中获益很少,进而导致革命制度党和职团之间的纽带断裂;第三,党内的精英共识和精英循环破裂;第四,党内派系斗争导致了党内分裂,新成立的的民主革命党(PRD)自诩为左派政党,于是革命制度党被挤到政治光谱的中间。拉美所经济研究室谢文泽副研究员认为,NAFTA使墨西哥农业的比较优势得到发挥,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普遍提高,民主与市场得到巩固,政府也完成了转型。拉美所经济研究室张勇副研究员提到与NAFTA相关的中国因素。墨西哥未曾料到2000年之后,中国对美国出口显著增加,此举损害了墨西哥的利益,墨西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来提升竞争力。拉美所国际关系室谌园庭博士专门提到NAFTA对墨西哥外交的影响:第一,NAFTA的签署改变了墨美关系的性质,双方关系从之前的戒备走向融合;第二,NAFTA改变了墨西哥本身的身份认同,从“拉美国家”逐渐转向“北美国家”,从“发展中国家”逐渐转向“发达国家”;第三,降低了墨西哥外交的自主性,在NAFTA内部,墨西哥很难表达与美国不同的立场;第四,NAFTA强化了墨西哥外交的经济取向。
在第三个议题的讨论中,商务部国际司王磊博士将NAFTA和TPP作了比较,指出二者都有美国主导性。NAFTA是美国的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当时GATT进展缓慢,美国要确立一个由其主导的互补经济实体,而TPP的建立是基于美国在WTO主导地位丧失,寻求另外的突破口进行的,二者都体现了美国要获取制定游戏规则的主导权。拉美所所长助理、经济室主任柴瑜研究员比较了北美和亚洲地区自贸协定的区别,强调了认识二者差异的重要性,特别是要看到由中国主导的自贸协定的新特征。两个地区的自贸协定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NAFTA是新古典经济学模式,其前提是假设资源要素是充足的,而在亚洲,则更适合制度经济学模式,信息不充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使用试错法,小步快进。从总体看,现在区域合作越发走向新古典模式。外交部前参赞蔡维泉主张站在全球视角和地缘政治角度看NAFTA。总的来说,NAFTA的签署利大于弊。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墨西哥与美国为邻,联系紧密,NAFTA是美国为了地缘政治的核心地位而提出的。NAFTA带给墨西哥的教训值得思考:墨西哥是以放弃政治、外交方面传统的独立自主政策为代价的。关于NAFTA的前景,蔡参赞指出该协议将继续产生争议,需要学者持续关注,如在革命制度党重掌政权后墨西哥的外交政策是否仍会受美国主导。同时,NAFTA也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提供了范例,今后的研究还可重点关注墨西哥与中国、墨西哥与金砖国家关系的发展。外交部前驻巴西参赞项雄提醒学者注意到有关墨西哥的几个事实。首先,革命制度党重新执政后继续了原来改革开放的路线,如现阶段针对石油的改革;其次,在外交上,墨西哥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投了否决票;再次,墨西哥在拉美共同体的建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对于中国与拉美整体合作态度积极。此外,他指出比较墨西哥和巴西的经济不能只看经济总量,要看两国的经济结构,比如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苏振兴研究员进行了重点发言。苏振兴学部委员谈到,不宜赋予NAFTA以太多的历史使命,要分清哪些是其本身固有的特点,哪些是人为勉强附会的。可以通过问题取向来进行研究,如南美国家虽签订了很多协定,但为何国内经济结构很少发生变化?在过去20年中,墨西哥的制造业虽有较大发展,但为何经济增长势头缓慢?谈到研究前景,中墨关系合作的可能性在哪些地方?
在研讨环节结束后,举行了拉美所墨西哥研究中心顾问聘任仪式。仪式由墨西哥研究中心秘书长谌园庭主持。经墨西哥研究中心提议并报拉美所领导同意后,决定聘请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苏振兴研究员、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徐世澄研究员、拉美所宋晓平研究员、拉美所陈芝芸研究员和商务部研究院卢国正副研究员为顾问。同时,聘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主任张珂副教授为副秘书长。拉美所副所长王立峰、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曾钢和拉美所所长助理柴瑜研究员分别向各位顾问和副秘书长颁发了聘书。最后,墨西哥中心主任曾钢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宣布此次研讨会暨中心顾问聘任仪式圆满结束。
 
 
前排从左至右:卢国正、宋晓平、苏振兴、王立峰、曾钢、陈芝芸、徐世澄,后排左二张珂。
计数器: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信息反馈 | 下载中心 | 网站地图 | 旧版网站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北京1104信箱) 邮编:100007 电话:010-64039010

传真:010-64014011 E-mail:wang_sf@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