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欧美左翼思潮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今天是:

当代欧美左翼思潮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作者:冯莉  时间:2018-10-09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8年第4期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 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自由、平等、博爱”三原则的西方左翼都与马克思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以欧美社会为主,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十年间, 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及社会秩序的巨大变化, 作为与保守主义 (右翼) 相对并偏向于社会主义的西方左翼思潮, 特别是当代左翼激进思潮出现了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合流趋势。与此同时, 随着精英群体同下层民众之间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鸿沟, 包括青年在内的欧美民众, 越来越厌弃资本主义, 凸显出马克思、恩格斯视域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生命力。

一、《共产党宣言》中的“幽灵”阐释

《共产党宣言》 (以下简称《宣言》) 里的“幽灵” (Gespenst) 一词在德文中无论是被解释为“鬼怪;幽魂, 亡灵;幻象”还是“鬼, 鬼怪;鬼神;鬼魂;幽灵” (1) , 都偏向于贬义。而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在《宣言》中把共产主义用“幽灵”指称, 实际是一种反讽, 即用反动派的眼光来看共产主义:“一个幽灵, 共产主义的幽灵, 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 旧欧洲的一切势力, 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 都联合起来了。” (1)

实际上, 把共产主义比做幽灵在当时的欧洲是一种流行做法, 马克思很可能是受了《国家百科辞典》中一则关于共产主义的词条的启发, “近几年来, 共产主义在德国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 而且已经成为具有威慑力的幽灵;在它面前, 一些人感到恐慌, 另一些人则借此制造恐慌。鬼怪 (Spuk) 一遭抨击, 就会销声匿迹。只要我们让共产主义这种学说在公众的目光下无所顾忌地加以陈述, 公众的目光就会在顷刻之间看穿共产主义的种种虚妄之处, 这样一来, 它就至少不会构成威胁。允许一种学说公开宣传, 只通过国家法庭对煽动犯罪的邪恶图谋依法进行公开审理, 并让公众舆论对这种图谋作出评判, 除此之外对它不加任何限制, 这样的做法确实是历来防止谬论以各种方式秘密传播直至它猝不及防地酿成暴力事件的最佳手段。即便有人力图使用暴力来实现共产主义, 这当然会造成一些混乱, 但他们终究不可能使共产主义长期实行。他们至多只能在各种条件罕见地凑合在一起的情况下, 在很小的范围内取得短暂的成功” (2) 。

由此, 既然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并污蔑为“幽灵”, 那么“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3) 。马克思、恩格斯确认, 《宣言》的目的之一就是对“共产主义是幽灵”的说法加以反驳。170年后的今天, 《宣言》里所蕴含的对资本主义的客观评价和批判以及对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未来前途命运的判断引发了众多欧美学者接连不断的讨论和争辩。时至今日, 虽然欧美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处于低潮, 但是各种诸如“后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复兴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非马克思主义左派”“后社会主义”等左翼思潮把对现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分析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预期根据分析重点、分析视角和分析方法的不同而形成各种流派, 使得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关注和研究绵延不息。

有学者认为, 《宣言》发表前后, 西方资本主义经历过两次左翼思想的高潮, 一次是“在19世纪, 即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主导的要求政治经济平等的政治思潮, 包括马克思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这一时期, 封建势力衰落, 资产阶级要求维持现状, 代表资产阶级主流思想的古典自由主义从左翼走向右倾和保守”。另一次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表现为各种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要求实现社会文化领域的平等自由, 甚至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的新左派和新社会运动”。 (4) 但是这个概括并不全面, 没有看到进入21世纪以后欧美左翼思潮的新动向及其带来的对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深刻解读、批判和反思,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新自由主义进行批判的“西方新左派”的诞生以及作为新自由主义失败标志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使得欧美社会左翼思潮开始重新升温, 这一危机“激发了西方左翼思潮对资本主义体系的分析、诊断和批判, 他们在重温马克思的基本方法、理论洞见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探索对于资本主义体系的替代性方案, 并将此列入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论、政治和历史议程” (5) 。

当前, 资本主义在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塑进程中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据英国BBC的一份名为《著名教授发出警告:大学正将千禧代引向共产主义》的报道显示, 目前“在18—24岁的英国年轻人中, 24%认为世界面临的严重威胁是大企业, 9%的年轻人认为世界威胁是共产主义” (6) 。而在“美国‘00后’一代中, 近半数人更希望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中, 而不愿意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不过相同比例的人则称, 他们也愿意选择生活在法西斯主义社会……调查还发现, 美国1/3的‘00后’分辨不清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西斯主义有什么不同……”确切地说, “现在的年轻人对资本主义丧失了信心。 (因为) 留给年轻学生的是这样一个世界, 无论经济还是社会组织, 都没留给他们一点机会”。 (1) 这引起了年轻人对资本主义对立面即社会主义和被称为“幽灵”的共产主义乃至法西斯主义等作为“替代物”的兴趣, 但实际调查也显示, 他们对这些“替代物”的了解并不全面, 或者确切地说, 对这些“替代物”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十分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 随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 欧美社会尤其是青年一代正在改变其对共产主义“幽灵”原有的尖锐的敌对看法。这同样也反映出在当前资本主义条件下, 精英阶层和下层民众之间的对立矛盾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是欧美左翼思潮再次兴盛的重要原因。

二、当代欧美左翼思潮的关注点和发展特征

虽然当代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欧陷入了低潮, 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欧洲社会思潮中也陷入低潮。实际上, 自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以后, 倾向于社会主义的欧美左翼就在不同的分支延展中获得了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总体上看, 当代欧美左翼思潮的关注点主要包括:

第一, 资本主义自身的现状与发展。2008年, 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蔓延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后续影响吸引了学者们的眼球。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人物克里斯·哈曼 (Chris Harman) 认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 正是因为金融部门的过度自由和去管制化才导致了这场危机, 这也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危机的积累和推延。 (2) 2014年,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 (Thomas Piketty) 在其著名的《21世纪资本论》中阐明:资本主义贫富差距的缩小纯粹是“源于战争以及为应对战争冲击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3) 强力作用的结果, 资本主义真正的常态是贫富差距会持续拉大, 同时, 富人的大部分收入并非来源于他们的工作, 而是来自他们已拥有的财产。因此, 我们正在倒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 “2008年的危机是在21世纪爆发的首场全球承袭制资本主义危机, 但这绝不会是最后一场” (4) 。这些论断都直接刺激并推进了欧美左翼思潮的发展。但是, “从当前主要的西方左翼思潮的表现情况来看, ……因为缺乏管用的指导思想, 西方左翼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彻底, 其分析和目标也是不彻底的, 因而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旧框架中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 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5) , 并极有可能滑向民粹主义。

第二,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后, 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左翼力量一直有两种主要趋势, 一种是保守的, 另一种是激进的。以匈牙利著名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乔治·卢卡奇 (Georg Lukács) 、意大利共产党领袖安东尼奥·葛兰西 (Antonio Gramsci) 等为代表人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日常生活转向”标志着“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政治革命已经让位于日常生活的渐进改革”。 (6) 这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 其中以被称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的法国社会学家亨利·列斐伏尔 (Henri Lefebvre) 最为著名。他们主张“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只有这样, 社会主义革命的意义才能实现, 也才能把人从异化劳动和人与人之间的物化关系中解放出来。虽然这个转变是理论家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并分析资本主义变革途径过程中形成的, 但与此同时却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自身的转向, 预示着理论家们已经从革命的政治学转向改革的政治学, 转向市民社会中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文化层面” (7) 。或者说, 他们希望能通过非经济和政治的革命即通过文化的革命来变革道路对社会进行改革。

然而, 像所有的事物都有对立面一样, 不再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对面是激进左翼。在当代西方左翼思想家中, 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 (Alain Badiou) 、政治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 (Slavoj Zizek) 一直被认为是当代西方左翼思潮的标志性人物而被研究者们津津乐道。巴迪欧倡导永恒纯粹的平等观念, 他为反驳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 (Nicolas Sarkozy) 对“共产主义设想”概念的解释, 试图把自己对这一概念的支持运用到激进政治中, “如果我们抛弃这个设想, 那么在集体行动的领域就没有任何值得做的事情了”, 所以, “和19世纪一样, 今天最关键的不是共产主义设想的胜利, 而是它的存在条件。处在目前压倒性的反动间隔期之中, 我们的任务如下:将思想进程———就其特质而言总是全球化的, 或普遍的———和政治经验———总是地方性的和独一无二的, 但毕竟是可传播的———结合起来, 从而使共产主义设想得以复生, 既在我们的意识之中, 也在这片大地之上”。 (1) 这种激进政治态度也影响到了齐泽克, “仅仅对共产主义观念保持忠诚是不够的, 人们应当在历史现实中对对抗进行定位, 使其成为实践的紧迫性” (2) , 因为“共产主义是关于激进哲学和激进政治的观念, 共产主义作为今天的激进行动的理论前提, 要同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保持距离, 并要和21世纪的政治经验相结合” (3) 。

第三, 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左翼思想家们对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托尼·安德烈阿尼 (Tony Andreani) 为代表的法国左翼知识分子和法国共产党为例, 他们主要运用两种方法, 即程序性方法和实质方法来分析中国的民主政治, 认为正是由于对“由生产关系、阶级结构和特定社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中国的国家性质视而不见, 人们经常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造成误解, 而“事实上……即使在某些方面, 中国的民主目前比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要少, 但它的取向、目标和性质更民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通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导致一个社会所有方面的深刻民主, 一个共产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决然矛盾的”。 (4) 但是, 与此同时, 安德烈阿尼和美国著名左翼学者、路易斯和克拉克学院教授马丁·哈特·兰斯伯格 (Martin HartLandsberg) 也认为, “中国的市场社会主义改革并未将该国导向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同时, 也未导向“社会主义的复兴”或“恢复完全的资本主义”, 只能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范畴”, 而无论我们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贴上什么标签, 都不能忽视“在当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 中国经济的积极状态和指引方向”是值得肯定的。 (5) 在兰斯伯格看来, 中国已经恢复了一些非社会主义的事物, 国家的发展能力已因此而受损。 (6)

可以清晰地看出, 左翼思想家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说中国道路的分析是矛盾的或者说是犹疑的。一方面, 他们承认中国的民主政治在实质上比资本主义民主更真实, 并认为这正是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另一方面, 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的。这种矛盾的心态同样反映出了欧美左翼思想家们对中国经济政治改革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分歧, 他们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摇摆, 却犯了只看外在不看实质的“隔靴搔痒”的毛病。

我们还可以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 当代欧美左翼思潮呈现出如下几个比较典型的发展特征。

第一, 仍然处于理论研究状态。或者说, 因为左翼政党基本难有机会实质性地执掌国家政权, 左翼思潮往往还只是在研究、演讲和思考中存在。就连曾经作为法国第一大党的法国共产党, 虽然在议会选举中多次胜利却因为右翼势力的猜忌和社会党的排挤依然难以上台。而实际上, 即便真能上台执政, 也难以改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属性。如塞浦路斯, 虽然由塞浦路斯劳动人民进步党这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党执政, 但仍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 既然左翼理论难以在现实中发挥实质性的影响力, 那么理论的现实威力就大打折扣。其中的原因除了左翼思潮本身对现实批判的不彻底和难以企及国家权力中心从而践行自己的理念, 更重要的或许是工人阶级实现普遍性的“联合”条件还不存在, 尤其是对于庞大的下层群体而言, 现代社会中团结和联合已经随着革命和斗争的硝烟散去, 他们在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以及可能的生活改善图景和阶层上升的诱惑下, 在不断的奔波和分裂中, 成为一个个难以黏合的分裂的个体。而在资本主义最后的生命力没有发挥尽之前, 革命的世界性的机遇也就不存在,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也就不能实现。

第二,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倾向。在《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即“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 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 (1) , 这些“社会主义的资产者愿意要现代社会的生存条件, 但是不要由这些条件必然产生的斗争和危险。他们愿意要现存的社会, 但是不要那些使这个社会革命化和瓦解的因素。他们愿意要资产阶级, 但是不要无产阶级” (2) 。因此, “资产阶级的社会就是这样一个论断:资产者之为资产者, 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3) 。在这方面表现最为典型的是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曾声称“我来自左翼” (4) 的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Emmanuel Macron) 和2016年竞选美国总统失利的主张“社会主义”的伯尼·桑德斯 (Bernie Sanders) 。前者战胜了法国右翼政党候选人玛丽娜·勒庞 (Marine Le Pen) , 但在选举中为了不得罪任何一方潜在选民, 马克龙从来不明确自己的政治立场;后者则以“民主社会主义”来表述自己的政治理念, “并以谴责社会的不平等、抨击大垄断资本对劳动人民的掠夺性作为其竞选纲领的基础, 但是他在阐述其所谓的‘社会主义’时, 不看委内瑞拉和古巴, 也不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而是以丹麦、瑞典为典范并希望从罗斯福‘新政’和约翰逊‘社会改革’中汲取灵感, 走一条与之相似的道路, 重建福利主义国家”。但是, “他所谓的‘政治革命’并不是反对资本主义, 而仅仅是‘要继续团结本党、团结国家……团结那些原来已经对政治绝望的劳动人民’, ‘决不让右翼共和党人上台’” (5) 。桑德斯的最后主动退选也恰恰证明了“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只有在它变成纯粹的演说辞令的时候, 才获得自己的适当的表现” (6) 。

第三, 影响逐渐蔓延向青年生活本身。近些年来, 导致欧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加深的原因除了日益紧张的国内外民族矛盾和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还有日益严重的不平等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的恐惧心理。“收入基本不会增长而且还在降低, 收入差距还在持续扩大, 收入不公现象明显, 在这样的趋势下, 加之难民危机的爆发……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失灵、政治争执加大、社会利益集团对立、社会阶层格局分化” (7) , 在这样一个社会内部分裂的西方社会, 我们便可以理解, 环境对本就没有任何资本或财富可以继承, 也没有“贵人相助”的下层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了。法国著名社会学者阿兰·图海纳 (Alain Touraine) 在20世纪末对法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法国近期社会结构最重要的变化是“从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变为一场‘马拉松’。他的意思是说, 过去的法国社会, 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 在这样的一种结构之中, 人们的地位是高低不同的, 但同时又都是在同一个结构之中。而在今天, 这样的一种结构正在消失, 而变成一场‘马拉松’。今天的法国, 就像一场马拉松一样, 每跑一段, 都会有人掉队, 即被甩到了社会结构之外。被甩出去的人, 甚至已经不再是社会结构中的底层, 而是处在了社会结构之外。他认为, 现在法国还在继续跑下去的只有四五百万人, 其余都是掉队的了。坚持跑下去的, 就是那些被吸纳进国际经济秩序中去的就业者” (1) 。社会正在不断地甩掉不适应自身规则的参与者, 从而带来社会的断裂, 或者直白地说, 就是富人和穷人已经不在一个世界。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和资本原则决定了数量最多的最底层民众向上层流动非常困难, 他们缺乏机遇和资源, 就算天赋异禀, 也难以进入上流社会。但对中产阶级的子女来说, 即便资质普通, 通过父母和家庭的充足的经济、文化和人脉资源支持或者仅仅是财富的继承, 他们照样能够过上理想中的生活。这就是皮凯蒂所说的“承袭制资本主义”的真切表现。而当青年人意识到奉行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难以解决自身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时, 或者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而产生强烈的焦虑且难以疏解时, 作为“替代物”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乃至法西斯主义这些非资本主义的理论就自然成为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目标, 这是我们在分析和把握当代欧美青年的左翼思想倾向时所必须要认识到的。

三、当代欧美左翼思潮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既然左翼思潮难以在现实中实现自己的设想, 那么对资本主义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来说, 其意义和价值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 理论创新才是维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的根本。200余年来, 西方左翼形成了大约六种基本形式 (2) (西方马克思主义 (3) 就是西方左翼的一支) , 而从东欧剧变至今, 西方左翼也出现了从溃退、蜕变、分化到新调整、新重组、新分化以及目前的多元化等阶段, 期间, 欧美左翼思潮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及其实践进行了诸多重要且积极的分析和研究。或者说, 当代欧美左翼思潮对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可供参考的分析视角、理论探索和经验教训。

其次, 对资本主义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批判性。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 当代欧美左翼思想家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关注和不间断地抨击延续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辩证分析和批判精神。确切地说, 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主张激进还是保守, 无论是主张前进还是后退, 都是他们基于自身理论逻辑判断对现实的即时回应。无疑, 这些判断和对现实的零距离分析为我们系统全面地研究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的材料和论据。而作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政治理论和对政治格局有着重要影响的思想流派, 无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脉搏的准确把握还是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深刻反思, 欧美左翼思想的价值和意义都是不可低估的。

再次, 对资本主义“替代物”分析和探索的前瞻性。“社会主义作为对科学和人道等启蒙价值的继承, 它源于对资本主义矛盾、危机和问题的剖析或诊断。惟其如此, 它才能作为现代性的理论、政治和历史实践, 给出变革不合理的现实经济社会和政治秩序的诸种社会主义方案。” (4) 当代欧美左翼思潮在对现实和未来把握方面, 不仅对正在崛起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探索, 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优势和价值, 也提出了诸如网络共产主义、绿色共产主义、21世纪社会主义等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设想, 更激进的还提出了“复兴共产主义” (1) 观念, 虽然在现时代条件下这些设想还不能实现, 但这都体现出了欧美左翼思想家对未来人类社会和人类命运的价值关怀,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最后, 对世界新旧经济政治秩序变动的推动性。原来以资本原则为核心的世界旧经济政治秩序的逐渐松动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激励和机遇。同时, 由西方左翼组织并参与的游行、罢工、社会抗议、反自由主义、新社会运动和全球社会论坛的不断召开等都为推动世界新旧经济秩序变动做了鲜明的注脚。换言之, 对于偏向于社会主义的左翼政党和左翼思想家来说, 建立以社会原则为核心的世界新的经济政治秩序并实现共产主义, 不仅可以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而且更能增强左翼政党和左翼思潮的影响力。不过, 虽然当代欧美左翼思潮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以及对资本主义未来所要达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设想提出的多种方案有一定的现实性、合理性和正确性, 但是欧美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现状却使得他们, 尤其是左翼政党不得不把暴力手段暂搁一边, 走“提出纲领, 赢取民众的选票, 获得权力;进而引领民众, 推动经济发展, 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实现价值追求” (2) 这样的温和道路。但即便如此, 在成熟的资本主义权力体系中, 获得权力也是非常困难的。这意味着当代欧美左翼思潮对世界新旧经济政治秩序变动的推动性比较有限。

四、资本主义条件下《宣言》的当代价值

对资本主义自身来说, 《宣言》是资本主义曾经革命、蓬勃发展和未来归宿的最好见证。《宣言》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巨大历史功绩, 也指出了资本主义的被替代性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换言之, 资本主义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但它仍然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 而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 因为“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 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 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 (3) 。而当资本生产和增殖带来的是另一个人口最多的阶级的持续贫困和对未来的难以预期, 那么资本主义的危机和灭亡就不可避免。

对欧美左翼思想家和左翼政党来说, 《宣言》的价值在于《宣言》本身就是他们的思想武器。他们想要成为历史舞台上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并施展自己的纲领, 就必须依据《宣言》所指出的对资本主义的科学认知和判断, 遵从《宣言》正确的理论指导, 并把希望指向人类社会的未来:“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4) 。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就是最好的例证, 否则, 欧美左翼思潮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最大依凭。

对普通大众来说, 《宣言》是资本主义条件下最广大底层群众的精神指引。《宣言》所指向的未来社会未必会得到每一个个体的充分理解和支持, 至少是有力反抗现存社会的一个替代选择。尽管马克思拒绝把“构想未来并使它适合于任何时候” (5) 当做自己的任务, 恩格斯也明确指出:“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 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 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6) 。但是, 人们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期许和向往都是一致的, 那就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共同富裕。

因此, 总而言之, 《宣言》依然没有过时, 并一直拥有穿透历史的力量, 在当代及以后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注释

1 参见《新德汉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537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399页。

3 徐洋《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称共产主义为“幽灵”?》, 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399页。

5 张纯厚《论西方左翼思想的三次高潮》, 载于《文史哲》2014年第1期。

6 陈祥勤《当前西方左翼思潮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分析、研判和展望》, 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第7期。

7 Matthew Moore, “Universities Luring Millennials to Communism, Leading don Warns”, see from https://www.thetimes.co.uk/edition/news/universities-luring-millennials-to-communism-leading-don-warns-zmm2nn76g.

8 马雪《民调显示英美年轻人日益倾向马克思主义, 引英媒担忧》, 参见观察者网http://www.guancha.cn/europe/2018_01_29_445039_1.shtml

9 See Chris Harman, Zombie Capitalism:Global Crisis and the Relevance of Marx, Chicago:Haymarket Books, Reprint edition, 2010.

10 [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21页。

11 [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487页。

12 陈江生《西方左翼思潮为何陷入停滞》, 载于《人民论坛》2018年2月中期。

13 赵司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转向及启示---以卢卡奇、葛兰西和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论为例》, 载于《哲学分析》2013年第3期。

14 刘保国、王小岩《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两种模式社会主义》, 载于《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15 [法]阿兰·巴迪欧《共产主义设想》, 载于《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第1期。

16 Slavoj Zizek, First as Tragedy, Then as Farce, London and New York:Verso, 2009, p.90.

17 Costas Douzinas and Slavoj Zizek, The Idea of Communism, London and New York:Verso, 2008, p.115.

18 Peggy Rapha3lle Cantave Fuye, t“Western Perception of Socialist Democr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Viewpoints of the French Left Wing Intellectuals and the French Communist Party”, in International Critical Thought, Iss.1, Vol.7, Mar 2017.

19 See Martin Hart-Landsberg and Paul Burket, t“China and Socialism:Introduction”, in Monthly Review, Iss.3, Vol.56, 2004.

20 See Tony Andreani and Rémy Herrera, “Financial System and‘Chinese-style Market Socialism’”, New York:P.I.E Peter Lang, 2014.

2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429页。

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429页。

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430页。

24 张新《马克龙高票当选法国总统, 卢浮宫金字塔成法国里程碑》, 参见欧洲时报网http://www.oushinet.com/europe/france/20170507/261943.html;宋迈克《马克龙2018新年讲话:中右翼总统向中左翼候选人回归?》, 参见澎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newsD etail_forward_1939545。

25 轩传树、谭扬芳《从桑德斯的“社会主义”看“美国社会主义例外论”》, 载于《红旗文稿》2017年第2期。

2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430页。

27 马峰《全球化与不平等:欧美国家民粹浪潮成因分析》, 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1期。

28 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页。

29 即以市民阶层为主包括贫苦工人和农民在内的“第三等级左翼”, 亦称“第一左翼”;马克思主义出现后, 受马克思、恩格斯影响的工人运动及其党派为“第二左翼”;20世纪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由上述“第二左翼”分裂出以左翼社会党人为主的“第三左翼” (亦称“激进左翼”) 和以社会民主党人为主的“第四左翼”;六七十年代以来涌现出来的新社会运动的各种力量是“第五左翼”;90年代末出现的“大左翼”和当前正在成长中的“反全球化运动”或“反资本主义运动”是“第六左翼”。除“第一左翼”外, 其他左翼均与马克思主义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而除了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之外, 其他各个左翼派别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各不相同。参见曾枝盛《西方左翼与马克思主义》, 载于《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

30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有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从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 以卢卡奇为代表, 形成了不同于列宁主义的黑格尔主义马克思主义;二是从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末, 出现了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三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 西方马克思主义呈现出多元化景象, 出现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

31 陈祥勤《当前西方左翼思潮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分析、研判和展望》, 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年第7期。

32 “由巴迪欧、齐泽克等人领导的新世纪的‘共产主义热’之所以出现, 按照他们自己的解释有两个原因:一是苏联式的‘现实社会主义’不能代表共产主义;二是为了与自由民主派立场相区别, 激进左派需要自己的政治标签, 而共产主义概念由于其内涵的复杂性受到了欢迎。”参见陈学明《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载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

33 郭国仕《当代西方左翼政党复兴社会主义的困境及其应对之策》, 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18年第1期。

3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412页。

3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422页。

3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2009年版第7页。

3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2009年版第5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