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其他成果

拉美:“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

作者:周志伟  时间:2020-05-20  来源:《丝路瞭望》2019年第12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机遇”和“太平洋意识”成为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对外关系的重要考量,“强化与中国的合作纽带”已普遍上升为拉美国家的外交优先目标。在这种局面下,中拉关系在新世纪的头十五年间获得了非常高效的推进,合作效果不仅能从经贸合作规模得到充分体现,而且也反映在中拉双边、多边等多个维度下的合作机制建设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中拉双方总体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自2015年开始,拉美经济呈现下行趋势,地区发展面临严峻的内、外双重压力,努力寻找外部动能成为当时拉美国家的迫切之需。由此开始,拉美国家开始更多关注、讨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拉美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拉美国家便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兴趣。拉美多国政、商、学界代表不仅呼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应该延伸至拉美,而且主张拉美更应主动加入“一带一路”的合作“朋友圈”。其中,最重要的逻辑是中拉之间不仅存在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而且“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理念与拉美许多国家的需求不谋而合。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拉美国家的积极态度是促成“一带一路”倡议与拉美地区实现迅速对接的重要动力。
  

2017年5月,智利、阿根廷两国总统参加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与阿根廷总统马克里会谈时强调“拉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同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与会见巴拿马总统巴雷拉时再次表示,中方把拉美看作“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这也是中国国家领导人最早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与拉美之间关系的政策表述,积极地回应了拉美国家强化对华合作的明确意愿。
  

2018年8月,乌拉圭成为首个与中国就“一带一路”倡议签署合作协议的拉美国家,在此之后,拉美与“一带一路”进入高效的对接阶段。2019年5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与秘鲁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秘鲁成为第19个签署协议的拉美国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2月举行的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一带一路”特别声明》,充分体现了拉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理念、政策内容的欢迎。当然,必须承认的是,目前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三个拉美大国尚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这与三国的特殊身份是有关系的,作为地区大国,它们的考虑会更全面和谨慎。但是,“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出的开放合作精神与当前三国经济改革的政策理念是相符的,拉美三个大国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事实上,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在2019年10月访华期间就提出巴西的发展和投资政策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之间“可能实现对接”。

拉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现实考量
  

总体来看,当前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着眼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争取中国的市场和资金。当前,对于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来说,中国在经贸层面的重要性具有不可替代性。2018年,中拉贸易规模超过了3000亿美元。如果不算与美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墨西哥,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并且依然保持着快速的增势。在投资方面,中拉合作节奏同样引人关注,也成为拉美重要的投资来源。毫无疑问,中国作为拉美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一带一路”倡议对拉美国家意味着可遇不可求的“机遇”,为拉美国家更有效地利用“中国机遇”提供了可能。
  

第二,强化与亚太的经贸纽带,融入亚太生产链。随着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开拓亚洲市场、吸引亚洲投资成为拉美国家重要的政策选项。2000-2018年,亚洲与拉美贸易增长超过10倍,亚洲超过美国成为拉美商品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亚太地区通过贸易、投资两大传导渠道成为影响拉美经济的重要外部变量,“一带一路”为拉美国家提供了连接亚太市场的重要媒介,不仅能衔接亚太市场对拉美原材料的需求,而且也能直接推进中拉产能合作,提升拉美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
  

第三,“搭便车”实现本地区的“互联互通”。实现本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一直是拉美国家(尤其是南美国家)追求的目标,2000年便提出了南美洲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倡议(IIRSA),2005年举行的第一届南美国家共同体(后更名为“南美洲国家联盟”)首脑会议通过了《基础设施一体化声明》。但是,受制于拉美自身投资能力不足,“互联互通”规划的落实效果并不明显。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拉双方都表现出将基础设施作为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优先领域的强烈意愿。中拉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对接合作,有可能直接提高拉美地区“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地区市场整合,推动地区产业链的优化布局,为该地区形成完整生产链创造条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拉美经济一体化。由于南美洲经济在过去两年间下滑明显,寻求外部资金成为拉美国家普遍的诉求,而中国海外投资的快速推进贴近拉美国家当前的政策导向,尤其是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可能弥补该地区紧缺的资金,也能带动该地区“互联互通”的推进节奏。

中拉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坚实基础
  

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拉关系经历了快速推进的阶段,其原因在于:其一,在经济互补且强劲的供需驱动下,中拉经贸合作获得了加速推进,加速度要快于拉美与任何域外力量(大国)之间的经贸互动;其二,在经贸关系的带动下,中拉合作机制不断丰富和完善,为中拉合作保持快速发展提供了多样的政策选择和机制保障;其三,中国的崛起、中拉关系的良性互动以及中国应对“逆全球化”趋势的创新方案,使拉美国家对中国的政策认同感提升明显。正因为如此,中拉具备了开展“一带一路”合作较为坚实的基础。
  

在政治关系和政策沟通层面,中国与拉美多个国家建立了双边、多边对话机制,这些机制对双边关系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安排,为合作效率提供了保障。当前,中国与绝大多数拉美建交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与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设立了双边政府委员会。比如,2006年设立的中国—巴西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简称“中巴高委会”)是推进两国政策协调、各领域合作的总机制,下设十几个专项分委会,精细筹划两国在不同领域的合作政策安排。当前,中巴高委会是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合作领域最全、效率最高的双边合作机制,对中国与其他拉美国家的合作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与此同时,中国与拉美地区组织的对话机制也得到了不断完善,与诸如南方共同市场、美洲国家组织、加勒比共同市场、太平洋联盟、拉美和加勒比共同体都设立了对话和沟通机制,形成了对双边合作机制的有效补充。
  

经贸层面是中拉关系的核心支柱,且依然保持强劲增势。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8年,中拉贸易额约为3074亿美元,超过了2014年的历史峰值,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这也体现了中拉贸易已走出了前几年的低位徘徊。尽管中国在对拉贸易中存在98亿美元逆差,但中拉贸易总体上较为平衡。从国别来看,巴西维持中国在拉美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巴双边贸易额在2018年达到1111.8亿美元,巴西也成为首个与中国贸易规模超过千亿美元的拉美国家。除此之外,中国已成为拉美多国的第一或者第二大贸易伙伴。投资方面,中国在拉美的投资存量3868.9 亿美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总存量的21.4%。可以说,在全球资本流动性长期萎缩的局面下,中国投资的逆势递增对于拉美多数国家的经济改革(尤其是私有化计划)绝对算是求之不得的机遇,对当前低迷的拉美经济起到了雪中送炭作用。此外,中拉之间也建立了多个融资基金,比如2014年成立了中拉合作基金,2015年设立了中拉产能合作投资基金、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中拉农业合作基金,2017年建立中巴基金,这些融资渠道为中拉经贸合作的深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人文交流方面,中拉之间同样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也建立了多个人文交流机制。除中国与拉美国家双边层面的人文交流外,中国—拉共体论坛也对促进中拉人文交流做出了政策规划,比如《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提出的“中拉文化交流年”“未来之桥”中拉青年领导人千人培训计划、语言人才培养、文学经典互译、民间友好论坛、智库交流论坛、地方政府合作论坛等主张,并设定了“中方将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向拉共体成员国提供6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6000个赴华培训名额及400个在职硕士名额”的具体目标。从过去五年来看,这些主张和目标基本都达到了预期。2018年召开的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对人文交流做出了更高的规划,提出了加强中拉青年学者、企业家和弱势青年间的交流,鼓励在传统文化及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合作,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向拉共体成员国提供6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等。从内容来看,中拉人文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突破。
  

不可否认的是,中拉关系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对于务实的拉美国家而言,经济红利的获取性将成为其对外政策的重要考量。尤其在当前中美两国在对外合作方面体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之时,中国的开放和合作立场得到了拉美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希望能够利用好“一带一路”这个全球公共产品,实现本国、本地区的互联互通,解决制约经济增长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等缺口。在这种局面下,中美两国对拉美经济的拉动效力差异、政策选项的多寡很有可能就会转化为拉美国家开展国际合作时的优先考量。总体来看,“一带一路”已成为引领新时期中拉关系发展的重要平台,将推动中拉之间的政策沟通与对接、经贸协商与合作,为双方创造发展共享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