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学术论文

绿色的“一月之河”

作者:韩晗  时间:2016-08-21  来源:《人民日报》(2016年08月21日08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res/1/20160821/1471715402088_1.jpg

巴西里约热内卢城市风光。

人民视觉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res/1/20160821/1471715409576_1.jpg

2016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

史家民摄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res/1/20160821/1471715416268_1.jpg

2016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奥运圣火点燃仪式举行。

人民视觉

 

曾被荷兰、法国及葡萄牙殖民者共同觊觎,里约热内卢,巴西的“桑巴之城”,历史上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的地方。这里的文化不仅属于原住民、不仅承袭自葡萄牙人、不仅来源于移民,而已经岁月融合成纯粹的巴西文化。

里约热内卢的原意是“一月之河”,这其实得名于欧洲人的错误认知: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误将瓜纳巴拉湾视为大河入海口,加之船队到港时值一月,因此,里约热内卢永久性地以城市之名的方式将欧洲首批到达者的“错误”载入世界体育史册。收获祝福也备受异议的里约,是南美地区自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举办以来首次申办奥运成功的城市,承载了无数南美人百余年来的奥运梦想。

尽管奥运会开幕前,许多关于巴西社会和奥运场馆兴建问题时常见诸报端,但奥林匹克精神似乎如信仰一般,指引着世界体育健儿前往里约共赴这4年一次的全球体育盛会,里约也终于如人们所期待的那般为世人展示了奥运精神与运动之美。

奥运会开幕式是巴西文化的缩影,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来自全球各地:欧洲探险家带来了欧洲后裔;为补充劳动力而被迫贩运至此的奴隶形成了今天的非洲后裔,更带来了桑巴文化的音乐节奏;随后到来的新移民潮,为这片南美大陆带来了远在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后裔,然而所有人从不曾倦怠有关巴西“国家性”文化的探索。无论是1500年到达巴西的葡萄牙早期殖民者的后裔,还是近当代亚非欧裔新移民,都是今日巴西文化的传承者。多元血统成就了文化生长所必需的土壤,并生发出丰富的关于巴西异质文化融合的作品,例如巴西作家若泽·德·阿伦卡尔就曾在首部论及“国家性”的《伊拉塞玛》一书中,将印第安公主伊拉塞玛与葡萄牙勇士马丁的爱情结晶——莫阿西尔喻为“痛苦之子”,他们代表着本土人民与欧洲殖民者的血缘与文化结合。巴西人还以更浪漫的音乐形式,描绘了多元文化在巴西的融合:从包含非洲节奏元素的传统桑巴音乐,到以日裔巴西籍音乐家小野丽莎为代表的波萨诺瓦音乐,都是巴西多元文化的世界名片。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之一是“环保”。这体现出巴西乃至南美国家人民的共同职责——守护被誉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雨林。早在2008年,由巴西、意大利合拍的电影《观鸟者》,反映出印第安原住民和白人农场主围绕土地发生的冲突和矛盾。在资本主义农业大规模飞速发展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世居亚马孙森林的巴西瓜拉尼—卡依奥瓦族人却沦为失地农民,全球化进程带来了新一轮殖民浪潮。印第安演员第一次登上意大利影展时,曾质疑今天仅将土地视为可利用资源的短视观点。在他们眼中,土地不仅是生活的来源,更被尊崇为“大地母亲”,可谓亚马孙原住民文化和精神的根基。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技术性革命:水污染了可以治理,空气污染了可以改善,土地退化了可以改良,然而现实果真如此吗?

里约人心中的绿色文化理念来自血液中的欧洲文化,也同样来自他们的印第安血统。在印第安文化中,将土地和自然视若生命的信仰也通过奥运会呈现在世人面前,奥运开幕式中“地球之肺”——亚马孙流域的绚丽景色即是这一古老理念传承发展的最有力证明。在工业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曾经被誉为社会中“影子”阶层的印第安人后裔走进城市,他们融入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不可逆城市化进程,传统绿色理念与欧洲环保概念也因此在里约相遇。

环保不仅是奥运宣传口号,更是巴西人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路径。奥运开幕式中提出的“新的世界”,向世界表明了巴西城市规划的绿色发展理念。里约城市文化的绿色理念体现在城市生活的诸多领域。例如城市中“可渗透性路面”的铺装,既保持了城市绿化所需的土壤含水量,又减少了降雨对城市交通安全的影响。又如里约等巴西城市将绿化率纳入地方法律体系,并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乙醇燃料,在增加城市路网建设的同时,减少因增加运力造成的空气污染。

诸多绿色法律保护条款和政策始于1992年在此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上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深刻影响着巴西环境法律的早期建设。联邦法律体制下的巴西城市,通过《刑法》、《环境犯罪法》及地方法律保护城市环境和物种多样性。此外,绿色城市文化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巴西政府通过制定税收优惠及减免有机食品进店费等政策,鼓励、引导有机食品行业的发展,还通过在超市设立有机产品专柜推广绿色饮食,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电影犹如城市社会文化的倒影,在根据流行小说《暮光之城》拍摄的同名电影中,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笔下的主人公爱德华与新婚妻子贝拉蜜月地就选择了里约。“桑巴之城”是世界青年心中向往的多元文化融合之都,影片中桑巴音乐与绿色为基调的城市景象相融合,也印证了里约人开展环保的努力并非空谈。

未来城市是国家多元文化的主要载体,环境质量则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0世纪上半叶开始大规模城市化的里约,有着近80年历史的地区城市规划立法,其中包含了诸多绿色城市建设的保护性条款,这也是南美国家城市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当奥运会开幕式惊艳世人之时,当这座“桑巴之城”登上国际舞台之际,如何辩证地看待一个国家的城市建设发展,成为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版制图: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