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学术论文

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国际政治意义

作者:吴白乙  时间:2009-05-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尽管金融危机导致两国的对外贸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由于两国政府为应对危机都采取了较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特别是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中巴双边贸易不降反升,被媒体称为“寒冬里的暖流”。

 

 

如果算上去年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巴西总统卢拉此次来访已是他2003年就任以来第三次访华。这不仅显示了卢拉本人对中国的深厚友情,也表明了对华关系在巴西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中巴之间频繁的高层互动,推动着中巴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走向扩大和深化。目前,中巴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卢拉此次访华就彰显了双方互利合作的强劲动力。中巴两国领导人所达成的新共识和新约定将为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胡锦涛主席和卢拉总统共同签署的联合公报可以看出,双方已经为在众多合作领域开展积极互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并设定了具体目标。随着中国和巴西政府开始制订2010—2014年共同行动计划,双方可望继续在“深化平等互信的政治关系”、“扩大互利双赢的务实合作”、“促进内涵丰富的人文交流”和“密切协调配合的多边合作”等多个方向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中巴关系战略合作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双边关系的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和巴西在全球政治中进行战略性对话与合作具有深远的国际政治意义。

改革现存国际秩序

作为两个新兴的全球战略力量,中国和巴西具有改革现存国际秩序的意愿及潜力。2008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对世界经济贡献率排名第二。巴西人口和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五位,是全球重要的铁矿石和石油等重要资源及能源的输出国,其国民生产总值在2007年已跃居世界第8位。仅从这些简单事实就可以看出,中巴两国在市场、生产、资本和资源等方面所具有的潜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无疑代表着关键性的稳定与增长因素。按现实主义理论的解释,国际体系的变动从来都是由各国实力的盛衰引起权力重新分配所形成的。当下人们之所以热议世界经济运行机制变革,除了对现有的规则和秩序过度失望之外,说到底还因为新兴经济体实力和影响力的上升,中国、巴西等主要新兴经济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高达75%。因此,卢拉此行期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演讲时称,“尽管金融危机的‘震中’也许位于发达国家,但伦敦峰会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如果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克服危机无从谈起。为此,巴西和中国这样的国家应该更多地参与到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决策过程之中。”他还对中国媒体表示,“一个公正、公平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从天而降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国际舞台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需要携起手来开展经常性对话。”由此判断,尽管中巴在全球事务上合作并非针对具体的第三方,但其实力和主张的改革属性已然彰显。这种改革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不以任何人和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

塑造南南合作新模式

胡锦涛主席和卢拉总统曾多次表示,两国愿将彼此作为对外政策中的优先合作伙伴,也使之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新型关系的典范。而发展中国家之间新型关系的要义就在于它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通过友好磋商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通过对等和体谅的办法来克服或减小差异。尽管金融危机导致两国的对外贸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由于两国政府为应对危机都采取了较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特别是扩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中巴双边贸易不降反升,被媒体称为“寒冬里的暖流”。今年前4个月,两国贸易额达到了10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9%,中国由此成为巴西的最大贸易伙伴。卢拉此行将提高对华出口产品附加值和多样性作为重点目标,还着力推进航空、油气资源、农业、材料与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对华合作,成功地与中方签订了12项协议。其中,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承诺将为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提供2年期融资担保,用以支持开发巴西海岸深海盐下层石油的计划。中巴双方还宣布,将加强两国宏观经济政策对话,“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区域或国内财政金融领域的有关问题加强合作”。这是继巴西在伦敦峰会期间建议用人民币和雷亚尔为两国贸易结算以来,两国迈向货币互换安排的重要一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巴除同意继续扩大双方在研制和发射地球资源卫星领域的合作外,还决定将其图像信息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共享。凡此种种,其国际政治意义不容小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拉美研究界根据当时的国际政治现实提出“依附理论”,认为欠发达国家只能作为世界的“边缘”接受中心力量的支配以获得发展的机会和资源。而今,中巴之间的战略合作既无相互支配或盘剥的特征,也不存在单方面给予或接受机遇的性质。相反,它既是两国在政治共识引导下的全方位交汇,也是彼此发展中共荣共存的需要。因此,中巴战略合作的实践不仅对传统的“依附”理论作出重大修正,也给全球化时代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相互依存关系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定义。

深层次合作彰显“软力量”

中巴合作的内涵还延伸到“软力量”的层面。中巴两国同处发展中阶段,面临着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国家稳定等诸多共同挑战。诚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同志在欢迎卢拉总统来访的致辞中所说,“当前世界在向多极化发展,没有哪一种现成的理论体系、发展模式能够成为解决当前世界问题和人类发展进步的‘共识’。”中国和巴西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存在相互学习和借鉴,共享改革与进步经验的必要和可能。因此,未来中巴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将趋向制度与规范的创新和交流。它所带来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激励对两国关系发展的影响将更加久远。

长期以来,西方舆论总是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描述为资源扩张所驱动的重商主义行为,散布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然而,近年来中巴关系发展的多层次性和多领域性以及中巴两国对文化关系的高度重视,在事实上驳斥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所抱有的偏见。中巴两国地理上相隔万里,民间交往密度尚且有限,公众的相互认知程度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双方政府和领导人正在从保证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两国关系。两国首脑在本次会晤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确认,应进一步推动汉语和葡萄牙语教学,扩大旅游合作,通过两国学术界、文化界、新闻界和体育界的交往,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巩固中巴友好的基础。事实上,中巴领导人近年来不仅通过高层访问所带来的密集信息以及在对方国家的公共外交来直接增加公众的相互认知,而且直接推动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民间文化交往。两国先后在对方国家举办了不同题材的大型文化艺术展,在北京大学、巴西利亚大学、圣保罗州立大学等著名高校分别建立了巴西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卢拉此次来访期间,还特意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为新成立的巴西研究中心揭牌。这些举措都显示了文化因素在构建中巴战略伙伴关系中的特殊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05-26 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