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拉美经济:增长继续 挑战显现
作者:吴国平 时间:2008-12-22 来源:《拉丁美洲研究》2008年第1期
2007年拉美经济延续了持续四年的增长趋势,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拉美经济增长率与上一年持平,仍然稳定在5.6%的水平上[1],2007年拉美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它将给业已持续了5年、并且还将继续延续的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带来新的考验和挑战。
一、2007年拉美经济形势的特点
1、经济增长力度有所减弱,小地区之间和各国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差异。2007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连续第4年保持中速以上的增长,从而成为拉美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周期之一。这一年拉美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拉美经济的增长力度有所减弱。在全地区33个国家中,只有11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地区平均水平,其余2/3的国家经济增长率都低于地区平均水平;有18个国家的经济增速低于上一年度,另有2个国家与上一年度持平。
其次,拉美经济增长的区域板块效应明显。南锥体4国继续是拉美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其中有两个国家经济增长率比上一年高出1个百分点,另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保持在8.6%和7.5%的高位。南美地区是拉动拉美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区,其中委内瑞拉和秘鲁经济增长率分别为8.5%和8.2%,哥伦比亚经济增长率为7%,智利经济增长率为5.3%。中美洲地区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局面,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经济都创造了近10年来的最高增长率(分别为4.5%、5.5%和6%);哥斯达黎加经济仍保持了7%的高增长率。加勒比地区经济整体下滑,其增长率从上一年的6.9%下降到3.9%。
第三,地区大国经济表现分化。巴西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低速增长之后开始提速,2007年增长率提高到5.3%;墨西哥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2007年的增长率下降到3.3%。这2国经济的不同走向对2007年拉美经济增长趋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拉美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拉美经济持续增长对该地区多项社会指标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失业和贫困人口明显减少,正规部门的就业率增长明显。由于近年来拉美经济增长还伴随着社会政策的调整,因此目前的经济增长减少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使得收入分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也有利于贫困化状况的改善。按照IMF的估算,这两年拉美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贫困人口减少1.7%,这一指标高于2002-2005年的水平,比上世纪90年代的0.6%提高了近2倍。[2]
2、拉动拉美经济增长的动力发生了变化,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减少,国内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有所加强。2007年,拉美出口形势继续处于相对比较有利的地位。但是,拉美出口的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出现了近6年来第一次低于经济增长的现象。与此相反,由于国内需求旺盛,进口大幅度增长,其增幅远远高于出口。因此,拉美地区的贸易顺差相对减少,从而削弱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007年整个拉美进口增长13.3%,高于同期出口5.4%的增长率,多年来形成的出大于进的对外贸易增长格局开始发生变化。2007年拉美对外贸易有两个明显的特点:其一,由于拉美各国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和主要贸易伙伴的不同,因此国际贸易条件的变化对各国的对外贸易影响有明显的差异。南美资源型产品出口国是当前贸易比价变化的主要受益国;中美洲和一些加勒比国家,由于是能源进口国,2007年能源价格的走势使得他们在当前的贸易中并非处于有利地位。其二,拉美对外贸易存在着区域性失衡现象。南美国家中除哥伦比亚和乌拉圭外,其余国家的对外贸易项目都有顺差;而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的贸易项目都是逆差,而且还呈现出逆差增加的趋势。
2007年拉美对外贸易的变化,使得近些年来拉美国家主要依靠出口持续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减少,而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成为推动当年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拉动拉美私人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拉美国家侨汇收入的持续增长,在一些中美洲国家这部分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甚至占到了11%。
3、拉美经济抗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比过去有所提高,金融脆弱性也有所降低。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国际金融领域中造成一定的冲击,并且通过不同的传导机制波及到拉美。但是,拉美国家在国际收支、外债、公共财政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在防范外部金融动荡对拉美经济的冲击方面收到一定的效果。
2007年拉美国际收支继续表现良好[3],整个地区的国际收支连续第五年保持盈余。在贸易顺差和经常项目顺差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已经成为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以往外部经济的变化通过贸易或经常项目的渠道影响拉美经济的传导机制受到了约束。此外,拉美国际收支的其他项目也都保持了盈余。2007年拉美19国的全部资本和金融项目盈余933.25亿美元,创下了近10年来最高纪录;包括黄金在内的国际储备大量增加,截至10月其总额达到了4200亿美元。
拉美外债总量得到较好地控制,债务负担有所减轻。2007年拉美外债总额预计达到6766.96亿美元,其占GDP的比重为20.2%,比近10年来的最高值42.2%(2002年)减少了一倍多;其占商品和劳务出口的比重减少到了77%。近年来拉美外债出现了新变化:一是外债结构逐步趋于合理。拉美国家通过债务转换,将部份债务转换成本币计算,降低了以外币计算的债务比重;二是拉美债务偿还期限有所延长,短期债务相对减少;三是国际金融组织对拉美最贫穷的债务国的减免债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拉美外债总量的减少。
近年来,拉美多数国家采取了稳健的财政政策,改善了公共财政状况,从而有助于减少拉美经济的脆弱性。拉美财政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中央政府公共债务和非金融公共部门的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2007年拉美是外国直接投资比较关注的重点地区之一,流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到950亿美元(净额为771.26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3%[4]。仅巴西就吸收了35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占到了整个地区外资的1/3左右。2007年进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具有短期投机的特点,较少流向生产领域,主要流向那些国内市场增长较快、货币升值预期高、国内外金融市场利差大的国家(截至11月末,拉美地区的这一利差达到了271个基点)。
4、拉美各国经济政策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有所增强,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更注重从本国实际出发,他们对一些重大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的差异也日渐明显。2007年拉美不少国家继续推进深化和完善经济改革的进程,出台了一些新的改革举措,但在具体做法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调整方向。
其一是进一步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2007年墨西哥卡尔德龙政府推出了新的税收改革的措施,执政党联手革命制度党在国会内通过了企业统一税率(Impuesto Empresarial a Tasa Unica),合并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的所有企业税,将初期的税率定为16.5%,2009年提高到17%,此后将稳定在17.5%。此外,墨西哥政府还推出了另外两项税收改革措施:一是对25000比索以上的现金存款征收银行税;二是征收5.5%的燃料税,并从2007年9月26日起放开燃料价格(包括电力和煤气)[5]。秘鲁的新举措是扩大税基改革,逐步降低金融交易税;哥伦比亚和乌拉圭的新举措是建立更加合理和平衡的税收制度;巴西政府也在进行新的税收改革尝试,将各种消费税整合成增值税。
其二是通过政府行为强化国家对战略性资源的控制权,由政府主导这类资源的利润分配。2007年10月4日,厄瓜多尔总统签署法令,将原先政府与外资石油公司按照每桶原油协议价(24美元/桶)和市场价差额进行的利润分成(政府与企业)比例做了重大调整,由原先的50%上缴国家的比重大幅提高到99%[6]。
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多数拉美国家采取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在2007年初,卢拉政府却推行一项刺激经济增长的公共和私人投资计划,规划至2010年在能源部门和运输部门分别投资1030亿欧元和219亿欧元,以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7]。由此可见,拉美各国在经济政策层面上同样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货币政策方面,多数拉美国家实行公开的或隐性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但在具体做法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灵活性。面对2007年的通货膨胀上涨,智利、哥伦比亚、秘鲁等国根据本国通货膨胀的实际情况,调高了原先的通货膨胀目标;而巴西则维持原来的通货膨胀目标不变。多数拉美国家主要通过加息抑制消费需求作为反通货膨胀的主要工具。与此相反,尽管巴西的通货膨胀率有所上升,但巴西政府仍采取逐渐减息的做法刺激经济;委内瑞拉则继续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尽管该国的通货膨胀率在拉美是最高的。
5、在全球化背景下,拉美国家在经济层面上进行的国际战略调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2007年,在经济全球化的框架内,拉美国家从各自国际经济和政治的需要出发,在国际战略调整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调整的方向却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战略取向。
第一种调整的方向是通过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大力推进与美国的经贸战略合作关系,使美国与拉美的自由贸易形成区域和点状布局的战略格局。2007年,由于哥斯达黎加政府在推进中美洲、多米尼加共和国与美国建立自由贸易协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他们之间实际上形成了区域性自由贸易区。连同先前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自由贸易区连成一片,从而巩固了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优势。
这一年美国在拉美的经济战略布局取得的另一个重要进展是,临近年末美国参众两院批准了美国与秘鲁的自由贸易协定,最终完成了该协定启动所需要的全部法律程序。在美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中,美秘自贸协定第一次将有关劳工和环保条款纳入其中,因此这个协定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此外,由于秘鲁地处安第斯地区,与查韦斯领导的委内瑞拉处于同一地区,因此美秘自贸协定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2006年2月,美国与哥伦比亚签署了自贸协定,目前正在等待美国国会的批准。加上此前已经实施的美国与智利的自贸协定,上述3国成为美国在南美实行区域经贸合作布下的战略重点。
第二种是一些南美国家做出的强化区域合作的战略调整,以提升他们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区域政治优势。2007年,南美7国(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正式成立南方银行即是这一选择的重要标志。该银行最先由委内瑞拉和阿根廷倡导成立,得到了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和安第斯两个左翼政府的支持。尽管他们对待全球化和美国主导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具体态度有所不同,但其中多数国家在这两个问题上是持反对态度的。另外,2007年4月30日委内瑞拉政府宣布退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因此南方银行的政治色彩要远大于其经济上的实质内容。目前,该银行还未就成员国资本分摊比例和表决权的分配原则达成协议,银行启动资金的70亿美元暂由委内瑞拉政府垫资。
二、当前拉美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通货膨胀是拉美宏观经济稳定面临的重要挑战。 2007年,在国际能源价格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以及拉美国内食品、汽油、燃气、电力等价格上涨和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助力下,拉美的消费物价指数上涨了6%,比上一年度增加了一个百分点,通货膨胀压力普遍加大。全年有5个国家的消费物价指数出现了两位数上涨,其中委内瑞拉的物价指数更是上涨了20.7%。尽管拉美的通货膨胀率仍处于历史的低位,但考虑到拉美多数国家有通货膨胀的历史,而造成当前通货膨胀压力的内外因素在短期内并没有迅速缓解的迹象。因此,目前的通货膨胀对拉美宏观经济稳定的挑战值得关注。
2007年拉美通货膨胀也给拉美国家的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尤其是社会开支增加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拉美国家经过长时间努力实现的财政基本平衡、略有盈余的局面正被打破。如果未来拉美通货膨胀得不到控制的话,拉美国家财政面临的压力将会加大,继续在通货目标值下保持财政平衡将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2、拉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面临本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选择。当前无论是否公开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拉美国家,都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除了对国内市场紧缺的食品减低增值税、鼓励进口和限制出口外,拉美国家主要还是通过货币和汇率政策对通货膨胀进行控制。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失衡、美元疲软、美联储一再降息的情况下,拉美国家所采取的反通货膨胀措施受到一定的制约,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尴尬的两难选择。
2007年美元继续疲软、美联储多次降息,这与拉美国家通过加息或本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抑制通货膨胀的做法形成明显的对照。人们对拉美国家货币升值的预期,以及通过资本转移获取利差赚取利润的投机心理,造成外国短期投机资本大量流向拉美,结果使得拉美宏观经济政策面临本国货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选择,增加了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尽管升值有利于降低进口产品的价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拉美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但它对拉美国家出口竞争力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此,拉美国家主要通过加息抑制消费需求过热遏制通货膨胀。但在美联储连续多次降息之后,拉美国家与之的利差加大,刺激了国际资本谋取利差的投机欲望。再加上拉美出口收入增加、国内股市行情上涨,流入拉美的外部资金大幅度增长,造成拉美外汇储备增加。其结果不但无助于通货膨胀的缓解,反过来又加强了货币升值的压力。因此,如果美联储进一步降息,而拉美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继续加大,拉美国家任何涨息的做法都会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拉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尽管拉美经济进入其历史上最好的增长周期之一,各项经济和社会指标的改善都令人欢欣鼓舞。但是,如果我们将拉美放到全球经济中进行考量,可以发现拉美国家受外部竞争的压力在加大。
尽管近4年来拉美经济保持了中速增长,但在发展中国家中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2003年以来,拉美经济增长率与发展中的其他地区相比,仅有2004年超过非洲,2006年超过西亚而与非洲持平,其余年份都名列最后。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3.7%,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6.9%,非洲增长5.8%,西亚增长8.1%,欧洲转型国家增长8%;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再次低于发展中的其他地区[8]。
虽然拉美国家实行经济结构性改革以来,出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但与全球经济规模迅速扩张,以及全球贸易快速发展的势头相比,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并没有增加。近60年来,拉美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呈现下降的趋势。近20年来,除墨西哥在内的极少数国家外,拉美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并没有变化。2005年,墨西哥商品出口占全球商品出口的2.1%,比1993年增加0.7个百分点;商品进口占世界商品进口的2.2%,与过去相比有明显的增长。而巴西和阿根廷的情况却相反,2005年巴西占全球出口的比重为1.2%,与1983年相同,但与1948年所占比重相比减少了0.8个百分点;同年进口占全球进口的比重为0.7%,低于1983年的0.9%和1973年1.2%的水平。阿根廷在全球出口中的比重自1983年占0.4%之后,一直没有发生变化,而此前该比重则由1948年的2.8%下降到1973年的0.6%;在全球进口中的比重由1948年的2.5%,下降到1973年的0.4%和2005年的0.3%。中南美和加勒比地区(不包括墨西哥)出口自1948年占到全球出口的11.3%之后呈现下降的趋势,1973年为4.3%,2005年进一步降到3.5%;在进口中所占的份额则从1948年的10.4%减少到1973年的4.4%和2005年的2.8%。[9]
尽管造成上述局面的原因较多,但一国不能从全球贸易总量的迅速扩张中争得更多的份额的事实至少表明,该国在世界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并没有优势。这从拉美国家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得到进一步证实。按照最新全球竞争力排名,2007~2008年度(扣除当年新增的国家)拉美地区只有5个国家的排名提前了,其中排名最靠前的是智利为第26位,其后的墨西哥、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分别为第49、56和59位。后面的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哥伦比亚、巴西和秘鲁分别位居第65、68和80位;阿根廷下降到第79位,委内瑞拉更是跌到第98位。[10]值得一提的是巴西,在“金砖四国”中巴西的排名远远落后于其余3国。值得重视的是,尽管中美洲多数国家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相对靠后,但是除萨尔瓦多外的所有国家的排名都在上升,即便萨尔瓦多的最新排名也位居第63位,高于除智利之外的所有南美国家的排名。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挑战变得日趋严峻。如果拉美国家不能扭转持续衰弱的国际竞争劣势的话,拉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2008年拉美经济发展趋势
2008年拉美经济将继续在增长的通道中运行,但将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增长的速度将可能低于2007年。拉美各地区和各国之间的经济表现将取决于他们的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应对新的考验。
未来拉美经济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财政开支增加、出口增长放慢、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可能进一步扩大。面对外部因素的变化,拉美宏观经济政策必然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其主要目的是在经济稳定与增长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而在内部因素的变化方面,通货膨胀将是拉美国家需要面对的首要挑战。因此,拉美国家将不可避免地在财政、货币和汇率等政策层面进行必要的、更加灵活的调整,其调整的幅度有可能超过以往。在委内瑞拉,2008年的第一天政府便出台了货币政策调整的重大举措,用强势玻利瓦尔(Bolivar Fuerte)取代原来的货币[11],从而拉开了该国新一年经济政策调整的序幕。2008年拉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力度将依各国通货膨胀的实际走势而变化。在美国为避免经济衰退而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拉美国家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会受到挑战,这对2008年拉美经济的实际走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此外,2008年拉美也还有来自国内外的相对有利因素刺激其经济增长。比如,拉美国家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对降低拉美经济的脆弱性、保持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拉美国家的国内需求在恢复中得到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出口减少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美国与中美洲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全面启动,美秘自贸协定也将开始运行,这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将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1] 文中的数据除注明的外,均引自联合国拉美经委会:Balance Preliminar de la Economias de America Latina y el Caribe 2007,智利圣地亚哥,2007年12月。2007年的数据均为预测数。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Estudios俄conomcos y financieros, Perspectivas economicas LasAmericas,2007年11月,第31页。
[3] 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的地区国际收支只包括下述国家: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多米尼加共和国、委内瑞拉和乌拉圭。
[4] CEPAL:BalancePreliminar de las Economias de America Latina y el Caribe 2007,pp.80。
[5] 美洲开发银行,第5页。
[6] Latin american economy & business, Octuber 2007 ,p.16。
[7] http://ar.news.yahoo.com/s/afp/070815/negocios/brasil/-transporte-energ-a
[8] CEPAL,Balance preliminar de las economias de America Latina y el Caribe 2007,Santiago de Chile,diciembre de 2007, pp.14.
[9] 同注11,第215~218页。
[10] 2007 World Economic Forum: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7~2008.
[11] 强势玻利瓦尔与原来的玻利瓦尔按照1比1000进行兑换;其对美元的官方汇率为2.15兑1美元,平行市场的牌价则为5.7兑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