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民族主义党的执政经验与教训
内容提要 秘鲁民族主义党首次执政两年多以来,淡化激进左翼色彩,坚持实用主义的中间路线,关注经济增长和社会议题,同时强调党的组织层级建设和创新对党建的重要作用,在保持秘鲁经济增长和减贫等社会领域均有所建树。但年轻的民族主义党由于党内力量和组织建设的不足,始终无法恰当处理与执政联盟内部和反对派政治力量的关系,逐渐陷入“政治孤立”的困境。党的主席及第一夫人埃雷迪亚的强势作风导致修宪猜疑,增加了秘鲁政局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秘鲁民族主义党 执政党 经验 教训
政党作为以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党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对国家和社会议题有具体的主张,据此确立政治领和发展策略。在竞争性政治体系中,政党以参选方式争取掌握政权,甚至在必要时结成政治联盟并联合执政。一方面,政党作为主要行为体参与的自由竞争性选举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保障和主要表现;另一方面,政党间的本能分立和竞争形成政治生活的复杂性,腐败和丑闻也似乎总与政党牵涉关系,这些都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因此,只有让政党在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下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达到民主体制下政党政治的理想状态。在民主政治体制下,通过和平方式赢得国家政权和稳固政权是政党成功的重要评价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经济文化发展、地缘环境等的差异,各国政党的建立和发展各具特色;由于时代变迁造就不同的经济、社会条件,同一国家的不同政党甚至同一政党的发展策略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各国和各时期政党的执政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既有共性也有特性。秘鲁民族主义党作为成立不足10年、首次执政的新生派执政党,面对政治孤立和复杂的社会问题,在摸索中艰难前行。
一 秘鲁民族主义党的基本思想和政策主张
秘鲁民族主义党初创于2005年4月,时值秘鲁传统政党和国家治理发生危机的时期,被视为国家发展的替代选择。当时,秘鲁的贫困、失业和社会边缘化问题非常严重,而传统政党力量较弱或欠缺执政经验,对现行体制丧失信任的民众迫切要求替代力量进行变革,反体制力量强大。“秘鲁大选的真实背景并非选民选择向左,而是他们拒绝功能不良的政治体制。”2006年1月5日,秘鲁民族主义党完成合法注册。
秘鲁民族主义党的思想渊源继承自马里亚特吉和阿亚等秘鲁伟大思想家的民族主义和拉美一体化思想精髓,谴责超级大国的帝国主义行径及本国寡头利益集团的卖国行为;该党的现实渊源在于,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和全球化潮流背景下,对以社会公正和民众福利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的反思。
秘鲁民族主义党主张建立在“民族国家”概念基础上的“全面的民族主义”;主张尊重不同的宗教、语言、历史和价值观,综合社会各阶级、阶层和种族的力量,共同实现秘鲁的稳定和发展,建设和平、发展和公正的未来;主张捍卫民族尊严、主权和独立,建设一个自由、主权并决定自己命运的社会。
在国内政策方面,秘鲁民族主义党主张在民族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加强政治、经济和管理的非集中化进程,在各地区内部创造新的经济发展重点,建设“尊重和捍卫国家主权及获得国际社会尊重的、有明确的民族主义思想指导的、保证国家资源和潜力能够优先服务本国人民利益的国家”。它还一致力于建立“尊重家庭利益、保护子女、尊重老一年人的国家,建立没有歧视的包容性社会,建设互相尊重和维护人权为基本支柱的新的祖国”。
在国际政策方面,秘鲁民族主义党承认全球化的积极意义,但也认为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加剧了社会排斥和边缘化,因此应当支持国际主义尤其是拉美主义,接纳和尊重文化和民族多样性。它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单极世界,反对任何否定人民自由自决权的行为和思想。它相信拉美团结必将通过经济和政治的一体化建成,应以集团形式讨论和解决地区性问题。它承诺建设拉美大祖国,坚持西蒙·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解放者的斗争精神,为建立自由和主权的拉丁美洲而努力。
二 秘鲁民族主义党的执政经验
秘鲁民族主义党成立并在2011年二度参加大选时获胜,在很大程度上是秘鲁政治格局碎片化、民众对当时体制不满而强烈求变等客观因素的结果。同时,由于民族主义党明确的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倾向,外界起初对其“秘鲁胜利”联盟的执政能力颇有质疑,甚至有媒体断言乌马拉政府将成为查韦斯式的政府,秘鲁将走向政治上的独裁专制和经济上的中央集权。但事实证明上述观点有些夸大其词。在政治体制方面,根据美国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对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的评价体系,在乌马拉任职前后,秘鲁在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方面的得分没有任何变化,秘鲁仍旧是“自由国家”。在经济发展模式方面,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国家经济自由度排名,乌马拉执政后,秘鲁经济发展自由度方面的得分反而略有提升。秘鲁民族主义党的成绩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
(一) 保持与民众的沟通渠道,关注民众切实需求
在西方民主国家,政党通常以和平民主选举方式赢得执政地位。政党必须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交流,了解选民的切实关切,在竞选期间向选民作出承诺,才有可能赢得选举。执政党必须保持与民众的交流渠道,切实为民众着想,解决民众之忧,才能巩固政权。只有从基层开始对普通民众产生吸引力,使党的工作与民众生活和利益密切关联,才有可能缓和民众对政党的不满,增强民众对政党的信任,稳固党的地位。总统乌马拉和第一夫人、现任党主席埃雷迪亚的工作风格都比较亲民,经常巡视全国各地乃至偏远地区。执政初期,总统夫妇在民调中都享有较高评价。埃雷迪亚在重要活动中频频露面,尤其关注社会议题。她近期还宣布将巡视全国,听取各部门对秘鲁《二百年计划》的看法,以便“与政府共同推动以国家发展为目标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她认为,“强大的政党需要听取民众意见”。
秘鲁民族主义党是在民心求变的背景下赢得政权的,选民对新的执政党寄予厚望,执政党也非常清楚广大选民的期望。民族主义党执政以来,除了在外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之外,在社会领域的一些举措也取得了比较积极的效果。2011年以来,秘鲁的国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收入分配继续改善,减贫成效较为显著。2012年前9个月,平均月收入同比上涨10.4%。2011-2012年,在拉美13个可以获得数据的国家中,基尼系数平均下降1%,秘鲁的下降幅度超过平均水平。1997,1999, 2001, 2011, 2012年,秘鲁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32, 0.545, 0.525, 0.452, 0.449。2011年和2012年的贫困率分别为27.8%和25.8%,与10年前相比大幅降低。相比其他拉美国家,秘鲁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改善比较明显。2012年7月,秘鲁启动私有化养老金体系改革,旨在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消费者成本支出。
(二) 淡化意识形态特征,贯彻实用主义的中间路线,扩大开放度和包容性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发展观念的深人,无论是在国际、地区还是国家层面,人们对环境、气候、安全等问题的关注度超越了意识形态上的派系划分。意识形态特征的淡化成为西方民主体制下政党发展的普遍趋势,在拉美的表现尤为明显。它的主要表现是,在政治光谱上由左或右两极趋向中间,在发展策略特别是政策选择方面趋同。
在秘鲁,政党意识形态淡化有其内生因素:政治格局碎片化和民众的反体制力量。秘鲁的传统政党长期遭受地方政治力量的挑战,阿普拉党腐败丑闻缠身、政绩糟糕,藤森派“2011力量”党不能协调和集中各反对党力量。民众对传统政党丧失信心,不认同现行政治体制,因而在选举中更倾向于接受政治“局外人”,希望由此带来积极的变革。因此一方面,秘鲁政党更乐于强调具体的经济、社会政策规划,尽量避免因为极端的意识形态取向而失去部分选民的支持;另一方面,秘鲁政党必须在必要的情况下修改自己的纲领,兼容并蓄,扩大开发度和包容性,尽可能容纳和吸引更多社会群体,甚至与其他政治力量结成联盟,以便赢得政权并顺利执政。
2011年,秘鲁民族主义党在2006年首次竞选失利之后二度参选。在竞选纲领上,民族主义党不再高举激进的“民族主义”旗帜,不提重新谈判与外国公司的石油合同和拒绝签订秘美自由贸易协定等激进观点,而是针对秘鲁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亚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大变革”计划。“大变革”的中心议题,是把国家建设成为民主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的阵地,强调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特别是支配和合理使用国家领土及其资源,实现社会发展的目标。它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政治实践道德化,打击腐败;建设统一的、属于所有秘鲁人民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尊重种族、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民主选举制度,并实现在宪法框架内的治理;在开放型国家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沿海、山区和丛林地区,实现内外皆重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实现出口产品的多样化,积极推动拉美一体化特别是安第斯地区一体化。
在已经完成的两年多任期内,民族主义党的“实用主义”中间路线渐趋明确。乌马拉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承诺将遵守现有的自由贸易协议,强调新增社会项目开支将循序渐进,并宣布将在保证国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继续开放天然气出口。经几次改组,多名激进左翼成员相继脱离政府,内阁中持中间立场的务实主义者增加。历任部长会议主席在政策主张上均注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在策略上都积极争取与反对派对话以谋求共识。新任部长会议主席科尔内霍明确表示,政府的要务是改善公共医疗、公共安全和教育,这需要其他政党的支持。新届内阁部长中有数位技术型官员,显示政府对维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关注,提高投资者对秘鲁市场的信心。
(三) 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
淡化意识形态后的政党,具备了争取更广泛社会阶层支持的可能性,但这绝非成功执政的充分条件。在民主选举制度下赢得政权后,上升到执政党地位的政党必须依靠新的支点来保持民众的支持。在以和平为基调、以发展为主线的当今世界,谋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成为首要关注目标。面对全球化迅猛发展带来的复杂国际环境,各国探索发展路径的努力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种种难题,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如何保持本国经济平稳增长并保证社会稳定,是各国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必须正视、思考和竭力解决的问题。实现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成为考察和衡量执政党执政能力的“双刃剑”。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是执政党成功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在经济和社会领域举步维艰、一筹莫展的执政党必然会面临失去政权的命运。因此,积极推动经济增长,努力解决社会问题,成为执政党巩固政权的必然选择。
秘鲁民族主义党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执政。2011一2013年,秘鲁经济一直保持增长态势,GDP增长率分别为7%、6.2%和5.2%。尽管增长率持续降低,但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秘鲁经济在拉美地区的表现比较抢眼。私人投资和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得益于执政党对一些重要职位的任命和在跨国采矿项目上的态度。政府第一届内阁中包括多名前几届政府班底成员,他们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的一贯谨慎立场起到了打消市场疑虑和稳定投资者信心的作用。执政党在引发冲突的大型采矿项目中也一直坚持积极斡旋的立场,其中位于卡哈马卡大区的康加项目被视为政府对矿业投资态度的风向标。
三 秘鲁民族主义党的“孤立困境”及启示
尽管秘鲁民族主义党的“实用主义”中间路线成功保证了投资者信心,在重要经济和社会指标上都有所改善,但毕竟作为年轻政党存在人员储备和自身组织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因而在处理与执政联盟内部和反对派政治力量的关系方面捉襟见肘,逐渐陷人“政治孤立”的困境。
(一) 党内干部储备不足,组织建设尚待改进
秘鲁民族主义党是2005年始创、2006年年初完成注册的新党。目前党的最高组织是全国代表大会,日常工作由全国执行委员会领导,设1名主席和8名秘书,分别负责利马及北部地区、南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国际关系、思想和政策、联络、青年和法律事务。目前全国执行委员会的主要成员较为年轻,年龄梯队基本合理。但是,他们的教育背景略显单一,基本为社会学或法律专业出身。从工作经历来看,两位年龄较轻的干部尚欠磨炼。执委会下设三级机构,分别为省(地区)级执委会、州级执委会和县级执委会。但是,民族主义党的基层地方组织在扩大与社会基层的联系、就地方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等方面尚欠缺工作经验,不能完全发挥政党上层组织与民众之间的桥梁作用。2014年4月,秘鲁民族主义党宣布将举行党内选举,选出民族主义党在各省的负责人。这也是民族主义党发现和储备新干部的机会。
党内干部储备和组织建设方面的不足,导致民族主义党内阁人事变动频繁,无法与反对派形成稳定的政治同盟,也无法平息地方社会组织的选前躁动。在短短两年多的执政时期内,执政党共进行了五次内阁重组。在地方选举即将举行之时,不受传统政党体系束缚的地方激进民众组织会继续对中央政府施加压力,组织罢工和设置路障等抗议活动。由于缺乏有公众影响力和与反对派斡旋能力的官员,无论是在议会还是在媒体中,政府倡议都无法得到能够影响公众舆论的人物的支持,政府内也无人具备与抗议中的企业界、工会和社会运动谈判的能力。
(二) 政治孤立加大可治理性风险
在秘鲁,在政治上寻求联盟是政党赢得和巩固政权的必要条件。首先,秘鲁政治格局呈现高度碎片化,任何政党内部都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独当一面;其次,根据秘鲁的选举制度,政党通常必须与其他政治力量联盟或争取支持才能获得足够选票赢得政权;最后,秘鲁政府决策及其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受议会制约。2014年2月,第四任部长会议主席比亚努埃瓦辞职,原住房部部长科尔内霍继任,还更换了7位部长。在3月14日的首次投票中,议会拒绝通过总统的第五届内阁提名,引发政治危机,威胁执政稳定性。3天后,内阁争取到66票赞同对52票反对、9票弃权的结果,以微弱多数获得议会信任,暂时化解了危机。此次政治危机的发生暴露了政府的脆弱性和高度分化的政治环境,显示出政治孤立对执政党地位的消极影响。
在2011年竞选中,秘鲁民族主义党与左派政治力量结成“秘鲁胜利”联盟,在第一轮选举中跻身前两位,在第二轮选举中又争取到秘鲁可行党的支持,这是该党候选人乌马拉从“白热化”的两轮总统选举中胜出的关键因素。执政党面临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议会:130个席位为5派政治力量分享,任何政策改革方案的通过都必须努力争取其他政治力量的支持。乌马拉在就职演说中宣布,将建立一个“全国共识的政府”,但现实情况显然背离了这个初衷。“实用主义”的中间路线尽管最终争取到更多政治力量的支持,但不可避免地招致联盟内激进左派的强烈不满,执政党在压力之下立场摇摆不定。执政党在议会中的主要“盟友”是秘鲁可行党,但由于对是否与“秘鲁胜利”联盟结成议会盟友意见不一,该党在乌马拉执政初期即陷人内部分裂危机。后来执政党和秘鲁可行党对马杜罗当选委内瑞拉总统的看法意见相左,关系出现裂痕。2013年,秘鲁可行党主席托莱多遭受腐败调查,他直言遭到调查的原因是执政党打击其他可能的候选人,为现任第一夫人埃雷迪亚参加2016年选举扫除障碍。
此外,出于对公共安全问题的担忧,民众对执政党的支持率几乎一直徘徊在20%一30%之间。支持率低在秘鲁历届政府中并不鲜见,至今尚未引发过执政危机。前总统加西亚的支持率曾降至26%,但因所属的阿普拉党能够与其他重要政治力量保持联盟关系,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任期。
综上所述,执政党同时面对的两大难题是政治孤立和支持率低迷。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秘鲁民族主义党最好的结局是勉强维持至2016年任期结束,最糟糕的结果是在抗议声中丧失政权。高度碎片化无疑增加了建立政治同盟的难度,因此执政党必须积极争取经验丰富、具有政治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的支持,委之以重任,给予其充分自由的工作空间,构建强大的支持团队,与反对派在求同存异中建立良性关系。
(三) 修宪猜疑威胁政治稳定
西方民主政治坚持自由、竞争性的选举制度。各政党在法律框架下展开竞争,以和平选举方式赢得政权,是西方国家实现有效治理的必要前提。因此,保证选举资格、选举行为、选举程序等选举制度的要素,是政党保持政治制度合法性的基础。
根据现行秘鲁宪法,现任总统和第一夫人都没有资格参加下届大选。秘鲁民族主义党自执政以来,该党现主席、第一夫人埃雷迪亚的强势表现一直为外界瞩目,更成为反对派攻击执政党的靶子。根据2012年秘鲁权威民调机构Ipsos Apoyo“秘鲁最具实力人物”的调查结果,埃雷迪亚得分仅次于乌马拉总统。埃雷迪亚在重大公开场合频频露面,积极参与社会项目,还在微博上公开表达对重要事件的看法。反对派指责埃雷迪亚与丈夫联合执政,矛头直指民族主义党意图修改宪法,为埃雷迪亚参加2016年大选制造合法性,还动用政府财政资金开展竞选活动。在2013年前总统加西亚和托莱多遭受腐败调查时,外界也不免质疑执政党有打击竞选对手之嫌。反对派认为埃雷迪亚过分插手政府事务,认为她是导致前部长会议主席比亚努埃瓦离职和内阁改组的幕后推手,是议会对第五届内阁不信任案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对埃雷迪亚参选的猜疑还导致总统夫妇的支持率双双下降。从2014年3月下旬几大民调机构的调查来看,70%左右的受访者都认为埃雷迪亚对乌马拉总统执政起到了反作用。
四 小结
秘鲁民族主义党的执政经验和教训证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处理好与其他政治力量的关系,是执政党提高执政能力,保持政权稳定的必要条件。在民众对政府丧失信任、渴望积极变革的秘鲁社会,执政党面临的质疑和压力不仅来自反对派,还来自普通民众。那么,执政党要稳固政权,就必须让广大民众看到本党强大的执政能力。任何缺乏有效治理能力的执政党,其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狭小。在执政道路上,秘鲁民族主义党必须不断进行党的理论纲领创新,首先凝聚党心,进而赢得民心。民族主义党关于举行党内选举决定的目的,就是扩大民族主义党的政治基础,加强党内建设,以应对形势变化和现实需求。同时,民族主义党还要积极寻求与其他政治力量的合作,求同存异,实现保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共同目标。
(责任编辑 刘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