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民族主义:以拉美石油产业为案例的历史考察
摘要: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长期以来探讨的核心问题是石油资源对经济主权、政治民主化、经济发展及现代化的影响。国际学术界最早提出了"经济主权—资源民族主义假说",20世纪80-90年代围绕拉美发展困境则提出了"资源诅咒假说",21世纪前10年拉美左翼政府执政时期国有化运动兴起,国际学术界又提出了"资源—权威主义体制假说",同时针对上述传统学术命题,亦派生出"资源丰腴悖论"等分支性观点。跨学科、案例比较研究是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的常用研究方法,旨在揭示石油繁荣与资源国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关键词:资源民族主义 经济主权 资源诅咒 石油政治 合同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以拉美国家石油产业为案例的资源民族主义研究经久不衰,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文献。尽管研究主题随拉美石油政治变化而几经转换,但长期以来主要聚焦于分析石油资源的财富效应对资源国经济、政治及外交的影响。截至目前,国际学术界围绕拉美石油政治现象相继提出了三大学术命题假说:“经济主权—资源民族主义假说”“资源诅咒假说”“资源—权威主义体制假说”,同时也相应派生出其他观点鲜明的分支性命题。
一、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研究现状
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国际石油危机爆发后,国际学术界掀起了一轮以拉美为案例的研究热潮。多数研究成果出现在80年代之后,文献种类多样,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多国为案例的比较研究,探讨不同资源国石油政治、经济事实特征的趋同性和差异性;另一类则是探讨一国内部的石油资源民族主义政治,分析资源国政府、政党、跨国公司和地方政府等不同行为体与石油产业发展和制度安排或政策选择及资源收益分配之间的关系。总之,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以石油政治现实为研究选题
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研究选题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国际和拉美石油政治现实相吻合。国际学术界长期探讨的传统命题主要有“经济主权—资源民族主义假说”“资源诅咒假说”“资源—权威主义体制假说”,以及派生的“资源丰腴悖论”“资源诱致冲突论”等分支性论题。1960-1980年,国际学术界重点关注拉美的经济民族主义,重点阐释拉美石油产业的制度变化,同时结合拉美主要油气生产国的对外政策,研究资源国与跨国石油公司及其东道国的关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视角得以拓宽,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领域更加广泛。如研究国家石油公司的演变,国家资本的角色,石油产业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生态政治、印第安人权益保护等热点问题。
(二)跨学科、案例比较研究方法
资源民族主义研究属于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国外学者研究视角各异,跨学科案例比较研究是常用方法。如研究特定资源国及具体历史时段的石油政治问题,墨西哥、委内瑞拉、玻利维亚、阿根廷、厄瓜多尔和巴西是重要案例研究对象国。代表性研究成果一般借用制度经济学、博弈论、公共选择等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建立逻辑分析框架,通过数据统计、模型推理进行研究命题论证。非政府组织出版的研究报告或专著多以田野考察、实地采访为素材,突出资源国油气开发中利益相关者中的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档案分析也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尼古拉斯·伽达诺利用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档案资料,研究了阿根廷石油产业发展史,对阿根廷资源民族主义研究有重大突破;琳达·霍尔使用了美国、墨西哥两国大量的档案史料,研究了20世纪20年代墨西哥对美国石油公司的国有化及两国经济利益纷争。
(三)研究机构以拉美本地和美国为主导
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的本地化研究主要以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三国为主,这些国家的综合性大学和智库普遍设有能源经济、政策研究机构。美国研究拉美的智库和大学通常设有拉美能源研究项目,域外的拉美石油政治研究则以美国为主。如美洲对话组织、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加利福尼亚大学、莱斯大学等机构跟踪研究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等国的石油政治动向。拉美本地学者研究贡献较大,关注于资源民族主义对石油产业体制、政策及监管的影响上。美国学者的研究呈模式化特点,多是对传统资源民族主义命题重新论证,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和材料挖掘上均有一定创新。此外,联合国拉美经委会、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国际能源署亦是拉美石油研究的重要国际机构。
(四)文献类型及数量较为丰富
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研究文献种类主要包括学术专著、智库、国际机构研究报告、畅销书、媒体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学术性专著强调概念的辨析、论题的明确和逻辑上的可求证,重视数据统计、模型等研究方法的运用,但一些著作的欠缺之处是忽视了对原始史料的采用。新闻报道、研究报告、畅销书等文献属于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文献,其特点是时效性、动态性强,是了解拉美石油政治必不可少的材料和信息源,其不足是论题不够鲜明,概念不甚清晰,论证不求严密。英语文献特点是严密的逻辑分析,强调论题的清晰和研究方法的运用;西班牙语文献特点重在叙述,史料丰富翔实,是研究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的基础材料。
二、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主要学术命题
国际学术界以拉美为案例的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研究提出了三大学术命题假说,即“经济主权—资源民族主义假说”“资源诅咒假说”“资源—权威主义体制假说”,为此相应衍生出其他观点鲜明的分支性命题,如“石油综合症现象”“资源丰腴悖论”“资源诱致冲突论”等多个论题。
(一)经济主权—资源民族主义假说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石油危机爆发后,国际学术界掀起了第一轮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研究高潮,主题则是经济主权—资源民族主义。这一时期代表性成果主要有《石油与拉美政治:民族主义运动与国家石油公司》、《石油与阿根廷的民族主义》、《委内瑞拉的石油国有化》等论著。
1. 拉美的石油国有化运动
从20世纪20-70年代,拉美资源民族主义兴起,阿根廷、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等国掀起了地区性的石油国有化运动。乔治·菲利普以拉美资源国从跨国公司手中收回资源控制权并转交由国家石油公司掌控的制度变迁过程为突破口,聚焦分析资源国与跨国石油公司及其母国的政治冲突、解决过程及其后续影响,认为资源国的国有化运动既是拉美国家掌控本国经济主权的政治象征,亦是构建本国经济主权的重要内容。总之,拉美国家石油资源国有化的动机主要受资源民族主义影响,赋予了石油资源更多的国家主权意义,尽管国有化的具体过程存在差异,但最终都加强了资源控制权,并创建了国家石油公司。
2. 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的差异性
约翰·马茨以厄瓜多尔的石油政策演变为切入点,将党派、行业、军人等利益集团的政治影响纳入分析框架,详尽剖析了厄瓜多尔石油工业发展史。马茨还考察了政府类型与石油决策的关系,将厄瓜多尔1972-1979年军政府和1979-1984年文人政府分别定义为军事权威主义和多元化民主主义,比较它们石油决策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分析了厄瓜多尔石油民族主义的利弊得失。军事权威主义强调权力集中决策的特点,虽然政策执行效率较高,但政策激励较弱;多元化民主主义则是吸纳更多利益集团参与决策,基于更多的委托-代理关系,决策执行效率偏低。
3. 石油资源民族主义对外交的影响
乔纳森·布朗研究了石油与墨西哥1910年革命的关系,认为石油资源增强了墨西哥经济主权意识,对当时墨西哥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凯瑟琳·杰恩研究了英、美两国对1938年墨西哥石油国有化的政策反应,认为墨西哥石油资源民族主义上升势头不可阻挡,美、英两国难以保护在墨西哥的石油投资利益。乔治·格雷森研究了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的石油繁荣、民族主义和政治自信的历史逻辑关系,分析了石油繁荣对墨西哥国家身份的自我认知及外交政策的影响。拉尔夫·克莱姆等学者研究了查韦斯政府的石油外交,查韦斯政府利用石油收入推行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并直接挑战美国霸权。
(二)“资源诅咒”假说
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爆发,在资源民族主义兴盛时期推动的进口替代工业化遭遇严重挫折,随之80-90年代拉美石油产业掀起私有化浪潮。这一背景下,国外学者从经济主权角度研究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逐渐过渡到反思总结资源丰腴与经济发展的内在理论关系,其中提出的“资源诅咒”假说则是较为经典的命题,近年来部分学者又提出了“资源丰腴悖论”等议题,代表性成果有《逃离‘资源诅咒’》《资源丰腴悖论:石油繁荣和石油国家》等论著。
1.“资源诅咒”现象产生的根源
杰弗里·萨克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等学者根据对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资源诅咒”案例国家的事实观察,提出产生“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资源国同跨国公司谈判能力的不对称性、政府掌握信息的有限性、长远发展规划能力不足以及资源收益分配责任机制缺失等诸多因素,但资源国摆脱“资源诅咒”陷阱是可能的,但必须依靠制度创新,包括政府与石油公司订立长期合同、采用资源拍卖最优合同模式及加强政府的社会责任性等。
2. 石油“资源丰腴悖论”
泰瑞·莱恩·卡尔提出了石油资源丰腴悖论,指出委内瑞拉、伊朗、尼日利亚等石油出口国虽然政府类型不同,但都选择了相同的发展道路,发展结果也都不尽人意。卡尔讨论的基本问题是,以石油等初级产品出口的增长模式是如何影响利益集团的相对权力及国家的角色特征。“资源丰腴悖论”与“资源诅咒假说”的理论内涵及逻辑大同小异,均认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会诱发腐败、寻租和政府的过度干预,从而抑制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石油出口国具有类似的社会阶层结构和集体行动模式,石油繁荣制造了经济繁荣假象,实际上是强化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削弱了政府执政能力,造成政治不稳定。
3.“资源诅咒”现象的路径依赖
泰瑞·莱恩·卡尔借用了寻租、食利型国家等重要概念,分析了石油国家政策制定者的决策偏好,解释石油国家的发展路径依赖。卡尔认为,一国依赖某种初级产品出口不仅塑造了该国的社会阶层和政治体制,还塑造了决策框架和决策者的利益计算。国外学者普遍借用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理性选择、结构主义等跨学科分析框架,为解释决策者如何在既定制度框架内对国内政治、国际市场做出行为互动,通常将一国的主要产业作为分析起点,比较可供选择的政策范围,最后检验政府内部不同政治力量的互动博弈;为考察政治因素的影响,选取官僚任职连贯性、政治分权程度、决策模式等政治变量加以综合分析。
(三)“资源—权威主义体制假说”
21世纪前10年,拉美迎来大宗产品繁荣黄金周期,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和玻利维亚等左翼政党上台后普遍采取了石油国有化措施。针对拉美新一轮资源民族主义及左翼运动的兴起,国际学术界研究重点是石油政治、资源与民主的关系等,主要提出了“资源—权威主义体制假说”这一命题。其中,萨德·邓宁和迈克尔·罗斯两位学者的有关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政治研究最具代表性,聚焦资源依赖对民主治理及政治冲突的影响。
萨德·邓宁的《原生民主:自然资源财富与政治制度》是近年来的代表作之一,重点探讨了在拉美民主体制框架下,资源民族主义是否会产生权威主义体制,认为石油资源丰富不一定会滋生政治独裁,但石油财富可催生权威和民主两种政治制度。为阐释资源财富的权威或民主制度效应,萨德·邓宁借用了博弈论和统计模型理论,结合拉美和非洲的案例研究,证明资源依赖可对国家治理产生不同的影响。
委内瑞拉是国外学者普遍选用的案例国家,哈维尔·科拉莱斯等学者研究了查韦斯主义与委内瑞拉的政治体制转型以及石油收入的影响,认为委内瑞拉的政治体制是民主制度和权威主义的混合体。上述两位学者均认为,自由民主不是查韦斯主义崛起的原因,委内瑞拉的经济脆弱性亦不是新自由主义造成的,而应归咎于对石油的依赖造成经济的不稳定性、政党碎片化及内部政治纷争等原因。
拉美资源国普遍存在政治对立和社会排斥现象,不同利益集团对石油资源利益的争夺虽不会导致军事冲突,但有可能激化已有的政治社会矛盾。石油引发的国内冲突分为两类:一类是为控制执政权而发生的政治冲突;另一类则是“分离主义冲突”。第一类冲突是在既定的政治制度框架内,各政党努力争夺执政权,以达到控制石油财富的目的。拉美主要存在第一类冲突,而不存在第二类冲突。迈克尔·罗斯对拉美不存在因资源而爆发武装冲突的特殊现象提出两个解释:一是拉美地区的主权观念久远,并普遍接受了国家边界的事实;二是以种族界限动员原土著居民困难重重。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个看法有失偏颇,玻利维亚国内就因天然气收益分配而产生了分离主义。
三、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相关研究热点
近年来,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研究选题不断拓宽,除了从制度层面关注传统的拉美石油产业体制、政策研究外,相关研究热点已拓展到分析石油产业的财政模式、最优合同模式、资源开发与社会冲突和印第安人权益保护等问题。
(一)资源民族主义与石油政策调整周期
资源民族主义是深度解读拉美石油政策变化的主要思想线索,自从20世纪初拉美发现石油资源以来,宏观层面上拉美石油政策调整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核心问题都是如何平衡国家主权、市场开放与政府的关系。拉美石油产业开放与国有化之间的反复摇摆,国外学者将其称为“政策钟摆”现象。
第一阶段为20世纪初拉美油气产业的开放期,美欧跨国石油公司在拉美占垄断地位,资源国经济主权遭受严重损害。第二阶段为20世纪20-70年代,拉美资源民族主义兴起,对跨国公司实施国有化,特别是以阿根廷、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等国为代表。第三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受债务危机冲击,资源国重新开放石油产业,部分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私有化政策。第四阶段为以1999年查韦斯总统在委内瑞拉上台执政为标志,21世纪前10年,南美资源国回归到加强石油资源及收益权的控制阶段。
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研究长期存在两种相互交锋的学术观点。一种观点强烈批判跨国公司控制拉美石油资源带来严重的政治及经济危害,认为资源所有权、政策制定权、收益分配权等属于国家主权范畴,应当由资源国政府支配管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资源国普遍存在资本短缺和技术不足状况,石油产业发展面临的短板较多,客观上需要吸引跨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加强对跨国公司的监管。
(二)资源民族主义对石油产业发展的影响
由于资源民族主义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且概念较为抽象,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资源国开放的石油产业,引入了较多市场机制及要素。国外学者在资源民族主义对石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上,较多使用技术化的计量分析。例如,针对如何解释拉美石油产量与投资规模的周期性波动现象,选取了经济变量、政治制度、技术进步和资源储量等因素加以影响程度分解。
在影响因素分解方面,经济变量主要包括国际油气价格、油气的财政收入贡献、油气税收制度特征、投资沉淀成本和政府对资源财富的管理能力等多种因素,其中沉淀成本主要涵盖勘探、油井及管道的前期投资。政治制度变量主要包括产权保护程度、政府信誉、资源国政治矛盾、国有化政策倾向、国家石油公司独立性等多个因素。技术进步变量选择主要针对地质风险状况,资源国是否采取一定的事前和事后激励措施,对石油公司的投资风险在政策设计上给予恰当补偿。拉美传统的资源民族主义理念及政策不具备充分的市场激励效应,石油价格繁荣仅会刺激资源民族主义的兴起,而石油产业的发展则主要取决于制度和政策创新。
(三)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的经济动因
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长久不衰,多受政府更替或意识形态变化的影响,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或财政逻辑。21世纪初,拉美左翼政府普遍加强对油气资源收益分配权的控制政策,包括提高矿区使用费、国家石油公司持股比例、对跨国石油公司的分成比例、所得税率及油气出口关税等措施。国外学者将拉美这一轮油气政策调整称之为“资源民族主义”或“国有化”浪潮的兴起,近年来主要讨论以下具体问题:
一是资源主权的法理基础。资源主权国家所有是不争的法理事实,拉美各国宪法普遍都有规定。二是资源租金的最大化。资源民族主义的目标是政府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源租金,政策手段则包括由政府设定在石油勘探、开发、出口等环节中的收益分配条款。三是合同模式调整。石油合同模式变化是拉美资源国“国有化”的核心,一国往往采用多种合同模式,特别是随着国际油价波动,合同模式调整频率较高。
(四)石油资源民族主义下的政治冲突现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环保、人权等保护理念广泛传播的影响,拉美石油资源开发与社会冲突一直是国外学者跟踪研究的热点。国外学者从政治学、国际关系、社会学及生态保护等角度进一步拓展对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的研究,从微观行为分析石油开发及收益分配引发的政治甚至社会暴力冲突。据“拉美矿业冲突观察”统计,截至2019年12月,拉美因油气、矿业资源开发而引发的社会冲突有278次,其中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和秘鲁五国较多,分别有28、26、49、52和42次。
冲突发生的地缘范围:一是地区层面上,拉美地区内存在石油地缘政治矛盾。例如,委内瑞拉、玻利维亚两国同哥伦比亚、阿根廷、智利等周边国家有油气管道建设及油气贸易合作利益,两国一旦以油气外交为工具发展政治联盟,将导致南美国家间政治紧张,甚至爆发冲突;同时拉美还存在着大量悬而未决的陆地及海域边界纠纷,资源民族主义浪潮有可能阻碍油气合作或引发政治紧张。二是国家层面上,主要表现为资源收益分配不公引发的政治冲突。如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资源收入因分配不公常引发政治冲突,甚至出现暴力抗议活动。三是地方层面上,印第安原住居民因权益保护不足,或资源收益分配不公,而引起与政府及跨国公司之间的冲突。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根源是长期的经济社会不平等、少数族群的政治角色及利益被边缘化、政府对资源收入的管理不透明及分配不公。
(五)石油资源民族主义与最优合同模式
传统的石油资源民族主义问题主要聚焦研究国有化运动、经济主权、资源国与跨国公司的关系等,而随着拉美的石油制度趋向稳定并逐渐引入市场机制,国外学者多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探讨资源民族主义的政策操作形式,如研究最优石油合同模式问题。合同模式是资源国石油政策最为核心的内容,资源国面临的决策挑战是如何设计出最优合同模式,以实现资源利益最大化。拉美国家石油模式主要有以下鲜明特点:
1. 合同模式类型多样化
合同模式主要包括矿费制合同、产品分成合同、风险服务合同及技术服务合同等多种类型。对跨国公司而言,不同类型的合同模式将意味着面临的投资收益与风险结构有很大差异。
2. 合同模式调整较为频繁
由于多数拉美国家传统油气合同模式不具备充分的灵活性,未能适应国际油价大幅起落变化,资源国政府更替后往往频繁改革或调整合同模式。
3. 最优合同模式具有多维性
资源国最优合同模式设计既要确保政策实施的便利性,又要确保能对降低成本、产出最大化产生激励效应,最优合同模式应包括税收或累进程度、租金规模、简便性和透明度、降低成本激励措施、财政收入稳定性等基本要素。
(六)石油资源民族主义中印第安人角色
传统的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研究将资源国视为一个整体,忽视了资源国内部的利益集团或不同行为体之间的利益分歧。拉美石油资源多分布于印第安人聚居区,这些原住居民已成为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行为体。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安第斯国家频繁爆发印第安人因抵制油气资源开发,从而引起与政府、跨国石油公司之间的暴力冲突。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印第安人权益受损的主要因素
帕特里夏·巴斯克斯跟踪研究了可能使印第安人权益遭受侵害的主要因素,如印第安人对油气投资勘探开发的态度,跨国石油公司的环境和社会标准及其透明度,资源国是否有完善的利益协调或冲突化解机制,跨国公司和政府遵守与印第安人社群签署的协议的程度以及政府的司法执行力,追究跨国石油公司历史污染责任及要求经济赔偿的可行性,等等。
2. 印第安人权益保护的主要形式
由于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给生活在周边的印第安人社群带来了巨大的生存环境和文化挑战,苏珊娜·索耶以厄瓜多尔为案例,跟踪研究了该国印第安人为阻止油气勘探开发或要求对其利益损害补偿而采取的政治诉求。印第安人社群通常采取法律诉讼、示威抗议、封锁道路、占领油气田、扣押人员等方式表达其利益诉求,迫使政府和跨国公司做出让步。
3. 非政府组织对印第安人权益保护的作用
印第安人角色对石油政治的参与,基本上是拉美石油资源开发和收益分配政治的延伸,是对传统资源民族主义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帕特里夏·怀德纳研究了非政府组织对厄瓜多尔印第安人在石油管道建设中的权益维护作用。拉美的非政府组织较为活跃且国际联系非常广泛,较为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有“亚马孙观察”“亚马孙保护团队”“地球权利国际”等以及众多的南美本地印第安人社团。
结语
拉美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研究重点以国别石油政治研究为主,试图揭示石油资源与资源国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国外学者对拉美的石油资源民族主义研究较为深入、全面,研究视角亦相当丰富、多元,探讨的核心问题则是石油资源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外交行为的关系。国外学者对拉美案例研究具有借鉴参考意义,有助于拓宽对拉美资源国的历史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研究。
第一,传统研究命题解答仍未终结。截至目前,国际学术界对资源诅咒假说、资源—权威主义体制假说、资源丰腴悖论等传统研究命题研究仍在继续,在研究方法、框架设计及解释变量设置上争取有所创新,更加重视使用计量模型进行多国案例、多时段比较研究。譬如,石油繁荣是否一定会导致产生食利型国家、权威主义、经济增长等,都是目前国外学者关注的重要研究选题。
第二,多元化行为体石油政治现象更加复杂。政府、政党、跨国公司、石油进口国、原住居民、非政府组织等多元化行为体,已被纳入拉美资源民族主义政治研究框架。资源国的政策选择是政府的理性行为,国际油气价格变化以及资源国内部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改变,引发复杂的互动关系。不同政治行为体围绕油气资源的利益分配关系一旦发生变化,则会提出新的研究命题。
第三,跨学科比较研究方法颇具创新性。国外学者注重跨学科案例比较研究,这些学者大多具有较好的比较政治学专业背景。国外学者还重视历史事实和数据挖掘,为解读拉美的资源民族主义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研究视角也较为深刻、独特,这都有助于剖析石油政治变化的历史路径。但是一些美欧学者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政治导向性,如以民主体制为标准衡量评价资源国政治体制的优劣,且对资源民族主义多持批评或排斥态度。
划线 高亮 笔记 摘录 词典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