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对外交流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拉合作

作者:郑猛  时间:2019-04-24  

 

2019年4月24日(周三),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邀请联合国拉美及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副秘书长Mario Cimoli博士来所进行学术交流,会议主题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拉合作”,来自世经政所、亚太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国内相关媒体及拉美所部分研究人员40余人参会。会议由拉美所经济室主任岳云霞研究员主持。

Mario Cimoli从全球增长、贸易和投资展望、数字经济:地区结构改革挑战以及一带一路的合作机遇三个方面对“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拉合作进行了阐释。他指出,当前全球正处于艰难时期,不确定性日益凸显,国际贸易、增长与政治格局中不少紧张因素加剧,拉美各一体化组织(如南共市、太平洋联盟等)在相互协调、共同治理等多领域面临挑战和压力。全球经济增长面临分化,拉美经济复苏步伐缓慢(2018年增速为1.2%,2019年预期增长1.7%),对未来增长预期产生负面作用。但当前得益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私人消费增长、商品出口增长显著(9.7%)以及中拉双边贸易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拉经济产生促进作用。他认为应制定长期规划、实施政策协调,以明确并界定具体的增长驱动力与周期性影响因素,这对未来中拉关系构建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投资方面,他认为尽管中国在拉投资力度不断增强,地位越发重要,并呈现多元化投资发展态势,但在拉投资格局并未发生明显改变,投资存量仍不及欧美国家(欧盟在南美占据主导,美国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占据主导)。中国作为新入者,需要与欧洲跨国企业联合,通过构建协调与对话合作平台,深化扩展投资领域,这有助于拉美投资结构多样化。

Mario Cimoli认为数字经济能够应对拉美区域结构性挑战,新兴技术带来的新型商业、生产、管理等模式能够打破市场和生产中存在的约束,重塑全球生产与消费模式,但亟需加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时期下中拉双方产生新互动模式的一个重要合作领域,这方面存在很大发展空间,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平台。

最后,他指出当前已有智利、巴拿马、哥斯达黎加等18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MOU),这有利于拉美国家充分利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更为广泛的合作网络。但在未来需对可持续的发展转型与有利促进环境、基于技术嵌入的生产性与包容性、制度质量、公平的福利可获性等不同环节进行重新审视,构筑地区组织协调共建的区域多边治理结构与机制。

来自世经政所的徐秀军、亚太院沈铭辉、西亚非洲所杨宝荣以及拉美所谢文泽进行评论,来自相关学者和部分媒体等与会人员对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最后,拉美所副所长王荣军研究员做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