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对外交流

“全球挑战下的新兴经济体”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作者:郑猛  时间:2022-07-29  

2022年7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承办的“全球挑战下的新兴经济体”国际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开发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商务部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阿根廷祖国研究所、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印度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等13家中外研究机构和智库、共计4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通过线上方式参加此次会议。与会各方围绕“全球挑战与共同发展”“全球治理与现实选择”“合作创新与中国倡议”等三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变局、疫情冲击、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的动荡变革期。此次会议旨在推动新兴经济体团结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破解全球性问题,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贡献思想和智慧。

图1 会议截图

开幕式及致辞

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王镭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姚枝仲、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行政官周强武出席并致辞。

姚枝仲研究员对到目前为止鲜有新兴经济体成功完成现代化过程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他认为,新兴经济体的现代化面临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现代化需要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调整财政治理体系、金融治理体系、对外开放体系、市场监管与法制体系及整个社会的治理体系等。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过程滞后于经济现代化过程是导致部分新兴经济体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没有顺利完成整个国家现代化任务的内因。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在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干预将对新兴经济体国内治理改善起到阻碍作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美国以维护霸权为目的发动的大国竞争、技术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内外部挑战更加严峻。他提出,新兴经济体应从三方面着手,应对内外挑战,顺利实现现代化:第一,坚持发展优先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调整和完善国内治理体系,而且在调整治理体系的过程中,要避免受到其他国家的干预和干扰;第二,坚持与更多国家进行合作,避免陷入冲突对抗的封闭小圈子;第三,坚持建立包容普惠的全球治理体系,避免接受不公正的国际规则。

周强武副行长在致辞中指出,受地缘政治、新冠肺炎疫情、个别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影响,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正面临债务攀升、资本外流、金融风险集聚、财政货币政策空间缩小、外部需求萎缩、原材料供给不足等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全球应加强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结构性改革等宏观政策协调,然而目前全球协调效率有所降低。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新兴市场国家应密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将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为动荡的国际环境带来更多确定性。他指出,新开发银行的成立是新兴经济体合作成果中具有代表性和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新开发银行的建立、运营和发展生动诠释了金砖合作理念和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新开发银行在支持成员国基础设施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促进成员国之间经验交流与知识共享、开展多边金融合作及促进金砖国家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沟通合作三个方面为新兴经济体发展与合作做出了贡献。他指出,未来新开发银行将继续以金砖合作为根基,联结金砖国家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共同探索更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的多边开发性金融业务模式,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为完善全球治理与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

第一单元:全球挑战与共同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柴瑜研究员主持)

阿根廷祖国研究所所长奥斯卡·帕利里参议员以“全球挑战下阿根廷和拉丁美洲的作用”为题做了发言。他指出拉美地区讲求正义,追求财富,自政治独立后建设了相对完整的国内政治制度和治理体制。尤其是在步入21世纪后,拉美(特别是南美国家)推行了建设更加平等、独立的国家发展政策。但自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拉美在经济发展、社会民主、公平正义等方面均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亟需通过合作找到共同的解决方案。他认为应当调动所有资源,建立一个实现共赢的环境;根据各自发展需要和诉求,积极有效推进亚非拉新兴经济体间的对话并拓展合作空间;阿根廷乐于提供其经验和资源,输出正外部性;新兴经济体之间应打造一个共赢的经济关系,摒弃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建设一个没有外部势力干预的公平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吕刚以“新形势下加强新兴经济体经贸合作的紧迫性”为题做了发言。他认为,新兴经济体合作目前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全球化自2008年以后连续遭遇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迁、美国发动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和乌克兰危机爆发四重冲击;二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的势头明显减弱;三是新兴大国的经济增长出现分化;四是经济问题政治化加剧,全球经济秩序出现了被撕裂的风险。同时,他以金砖国家为例,针对新形势下加强新兴经济体经贸合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金砖国家在国际贸易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短板,需要通过合作来提升综合竞争力;二是金砖国家仍然处于全球贸易环节的中低端,需要通过合作来促进产业升级;三是当前多数发展中大国的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急需通过合作来增强发展的韧性。

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雷纳托·鲍曼的发言主题是“全球挑战与发展中经济体应对的共同路径”。他指出,新兴经济体在当前面临着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资源需求过度、基础设施制约、高素质劳动力需求增加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频发等结构性挑战,其结果直接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频现,对外贸易出口部门萎缩,世界粮食和能源价格剧烈波动,高通胀和低增长并存。由此,他认为新兴经济体应团结合作,共同去应对饥饿问题和粮食短缺问题;将科技进步的成果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特别是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加强卫生医疗方面的技术合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并且将这些技术共享,使得技术的效益可以外溢;除了国家层面的合作之外,也要加强机构合作和多边合作模式。

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研究部主任雅罗斯拉夫·利索沃利克的发言主题为“中国创新性的‘金砖+’倡议:发展的前景”。他认为,中国的成功经验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对其他的新兴经济体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地区层面、次区域层面的一体化和合作很有必要,金砖国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区域一体化制度安排。因此,他建议,南方国家之间要互相开放各自的市场,同时也要向全球国际市场更加开放;应当促进金砖国家之间投资流动;应当设计整体性预警方案以应对经济危机。

第二单元:全球治理与现实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李新烽研究员主持)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针对“全球治理的中国路径”作了系统阐述。他认为,过于强调国家或过于崇尚市场的两种路径都对现有全球治理造成了不稳定。中国对全球治理有着中国独特的理解和方法,其核心就是新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即强调政府和市场要相互合作,在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或主导性作用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政府高效的引导作用。中国的全球治理方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三位一体的方案。鉴于此,他提出要通过推进现有治理体系的改革、推动各个国家和各个层面全球治理框架的转型以及共同推进数字治理框架的创建等措施以促进新兴经济体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印度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东北中心副主任约书亚·托马斯教授就“状态竞争:金砖国家寻求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秩序中的权力转移也正在成为新的趋势。中国和印度作为崛起的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影响力。他指出,新兴经济体间应更加注重合作,遵循多边主义原则,应通过联合国发挥更大的影响,而不是让全球秩序的制定权全部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他在结论中指出,金砖国家很重要,可以为全球贸易自由化做出重要贡献,可以极大的促进和优化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秀军研究员将视角聚焦“新兴经济体与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从后疫情时期新兴经济体总体发展情况、新兴经济体和后疫情时期全球治理思维的转变以及新兴经济体和后疫情时期的全球治理改革三方面进行阐述。他指出,疫情带来的逆全球化挑战是非常深刻的,它除了客观上导致了全球供应链断裂,很大情况下也使得一些国家为了应对疫情而采取的政策加速了全球逆全球化的趋势。而且,全球经济关系政治化、本土化、武器化的趋势都在增强,这使疫情之后的世界变得更加复杂。由于新兴经济体的推动,全球治理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如下:全球治理长期以来的等级制思维向去中心化思维的转变;从碎片化思维到系统性思维的转变;从冷战思维向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转变。针对全球治理改革,他提出“全球治理要走向全球共治”和“从增量改革转向存量改革”两点建议。

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孟大为教授就“全球数据治理中的南非参与:困难及障碍”一题进行发言。他认为,尽管全面的数字化给现代人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但是也加剧了社会的分裂,扩大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会对个人隐私以及国家安全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打造一个共同的数据治理机制势在必行,以确保一个开放安全、具有可及性和公平性的互联网环境,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数据鸿沟,保障大数据以及涉及机密和隐私的信息的安全性。

第三单元:合作创新与中国倡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廖凡主持)

马来西亚新亚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长许庆琦在题为“全球安全与发展倡议的战略实践”的发言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乌克兰危机,使得人类正处于二战后最动荡不安的时期,中国此时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不但回应了时代的需求,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全球安全倡议与全球发展倡议的落实,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理念的战略实践。然而,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因此,把全球安全倡议与发展倡议结合在一块推广,将更容易为各国所接受和理解,而全球安全与发展倡议需要区域化,量身定制各个地区对安全与发展的需求,必将大大有利安全与发展倡议在全球的战略实践。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研究员以“合作创新走向高质量发展”为题,结合中国的发展历程、两个主要发展阶段就如何通过合作创新,推动更高质量发展进行发言。他指出,过去四十年多年中国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若以2008年为分水岭,前一段可谓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此阶段而言,通过融入国际分工,发挥人口红利优势,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个经验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而言都是值得借鉴的。2008年以后中国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取得的进步,得益于开展广泛的全球合作和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最后他指出,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为了能够在203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是不可缺失的重要路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要继续坚持经济全球化,支持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且大力开展在科技创新领域方面的合作,积极构建全球价值链的协作关系。

印尼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经济部主任法热哈·赫拉万从印尼角度分析了数字丝路的发展潜力。疫情的爆发使商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均受到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他强调创新特别是数字化转型将会对各国经济复苏做出非常重要的贡献。就印尼而言,在国际合作中有三个优先发展事项。一是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生产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实现工业化;二是促进互联互通,特别是在物流和交通运输领域;三是促进知识和技术的推广,同时提高和培养更多的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中国“数字丝路”建设的创新举措可以为印尼改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提升识字率提供解决方案。此外,通过数字治理的合作,推进数字化,提供更易接受、更具可及性的数字治理环境。同时,加强在线教育和在线医疗等数字经济领域深度合作和数字能力建设的合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金砖暨G20研究中心主任吴洪英研究员以“新形势下新兴国家加强合作的新思路”为题发言。她指出,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所有国家和人民关心的最重要课题,但是现在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地区冲突加剧、单边主义抬头以及疫情反复等重要挑战。新兴经济体应通过加强合作进一步释放创新潜力,加快疫后经济复苏。鉴于美西方国家采用孤立主义,建造自己的小圈子,使国际社会陷入分裂的危险,新兴经济体应当秉持开放包容、团结合作的精神,倡导金砖模式,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在全球治理转型期间,新兴经济体需要高举多边主义大旗,反对单边主义,促进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在构建更加公平、更加合理、更加公正、更可持续的国际秩序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

闭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柴瑜研究员主持会议闭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高程研究员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发言。高程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的催化下,既有的单边霸权体系和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正在发生松动,新的国际秩序转型正在加速推进,新兴经济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兴经济体将成为新兴的力量,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中国也在与新兴经济体和广大亚非拉国家寻求发展和治理模式的交集,为世界超越传统的大国竞争、避免陷入集团政治对抗,寻找新的契机、新的方案和新的智慧。这也需要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一同为世界的稳定和繁荣做出创新性贡献。最后,她对“全球挑战下的新兴经济体”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与会嘉宾的精彩发言、主持人和会务组同事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