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对外交流

“拉美社会文化沙龙”系列第十五讲关注以影像推动中拉文明交流互鉴

作者:林华  时间:2024-09-24  

2024年9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和“中拉社会文化交流互鉴”创新项目联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在拉美所举行“拉美社会文化沙龙”系列第十五讲——“影像为媒:中拉文明交流互鉴新角色”座谈会。会议邀请了多位来自拉美国家的青年导演和国内高校影视研究的学者前来交流。与会者系统讨论了影像(电影、纪录片、短视频等)在新技术条件下增进中拉相互了解和理解、促进中拉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新角色。

首先,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郭存海简要介绍了参加本次会议的国内外嘉宾。

在主题发言环节,巴西青年导演米莲娜(Milena de Moura)进行了精彩、热情的自我介绍,展现了她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她早年间接触了诗歌、文学和汉语,后来在西安学习了皮影艺术,又将这些延伸到电影和纪录片创作中。她发现巴西与中国文化存在共同之处,也因而获得了许多思考。米莲娜还励志于帮助巴西儿童和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她希望能让各个国家从不同的角度,创造同一个主题。

西班牙阿根廷导演路易斯·卡斯特罗(Luis Cuenca Castro)对中国贵州有着深入的了解。他在贵州发现了当地的斗牛文化,这种与西班牙经典斗牛文化大不相同的传统吸引了他。在疫情期间,他开始创作斗牛题材的纪录片《大牛王》,以独特的镜头语言记录了贵州人的风土人情。卡斯特罗为与会嘉宾放映了《大牛王》的片段,大家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哥伦比亚导演,制片人安迪(Andres Mora)介绍了他在中国拍摄和制作电影、从事影视行业交流合作的经历,并展示了其最新动画片作品《潜艇总动员》和《我是霸王龙》的预告片。这两部电影已经在拉美地区放映,并获得充分肯定。安迪还提出了未来的工作设想,并表示对中拉文化交流充满信心。

在学术讨论环节,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博士后武亮宇作为主持人引导学术界的嘉宾展开对话。当代电影杂志社编审檀秋文认为,电影具有独特的魔力,而目前中国学术界对拉美电影的了解甚少,如今拉美电影几乎只在国内的电影节、文化交流中心或流媒体上能被中国观众看到,因此加强双方的文化交流至关重要。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付晓红表示,文化交流本质上基于误解,而正因为有了误解才会产生新的创作。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刘雨农介绍了所在院校开展的学生实践活动。她认为贵州和秘鲁在某种程度上共享着同一种文化符号,值得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讲师杨宾与拉美有着不解之缘。他作为西班牙语专业的毕业生,对拉美影视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因此投入到学术研究之中。他认为,虽然中国和拉美的文化语言差异很大,但依然能从彼此的文化作品中获得共鸣。影视通过视觉的方式来传播文化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媒介。

拉美所社会文化研究室副主任林华对会议进行了总结,表示愿意作为桥梁继续推动中拉影视工作者、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