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活动

2019年拉美发展报告(黄皮书)发布会暨拉美形势研讨会综述

作者:王帅  时间:2019-11-20  

2019年11月20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8—2019)》发布会在京举行。会议由《拉美黄皮书》副主编刘维广主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和拉美所副所长、《拉美黄皮书》主编袁东振研究员分别致辞,拉美所副所长王荣军研究员作会议总结。来自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新闻媒体约70人参加了发布会。

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在致辞中表示,《拉美黄皮书》18年来的成长来之不易,作者和编者们付出很多艰辛和努力。一是拉美皮书报告年年做年年新,能够做到常做常新不容易;二是拉美过于遥远、国情差异大,研究资料的获取不容易,能够抓住拉美各国的形势特点,长期跟踪大国小国的国别研究不容易;三是拉美地区国家众多,能够做好区域形势概括不容易。杨群总编辑表示,社科文献出版社每年出版的皮书有500余种,《拉美黄皮书》的编写质量在其中较为突出。这本拉美发展报告对2018年以来拉美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等形势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开展了深入的国别研究,专题报告凸显出地区焦点热点问题,为社会贡献了一本生动翔实的拉美年度区域国别研究报告。

《拉美黄皮书》主编袁东振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作为最早出版的系列皮书之一,《拉美黄皮书》是拉美所最为重要的学术产品之一,《拉美黄皮书》发布会是拉美所重要的学术活动和国内拉美研究学者重要的交流平台。而拉美皮书的出版有赖于出版社及每位作者、编者、审读人的持久努力。2018年以来国际形势急剧变化且矛盾相互交织,拉美地区的国际环境复杂,美国加大了对拉政策调整力度。形势变化之快令人出乎意料,给作者的追踪研究和趋势性判断制造了不小难度。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本次《拉美黄皮书》重点关注6个方面的问题: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及其影响,地区热点焦点问题,地区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中拉合作,地区外部环境的变化和拉美国家差异性。

作为皮书主报告的作者,袁东振研究员对拉美地区2018年以来的总体形势进行了回顾总结,重点阐述了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地区热点问题,以及美国对拉政策的调整和中国对拉战略的新动向。他认为,2018年以来,拉美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缓慢,返贫、赤贫人口比重上升,社会不满和动荡加剧;改革步履维艰,现有政策难以为继,政策调整的“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政府的治理能力缺陷,经济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政治危机加剧社会不稳定;政党间相互掣肘相互对抗,在关键问题上缺乏根本性共识;区域合作呈现新格局,新的一体化、区域合作组织出现。同时,委内瑞拉、古巴、腐败等地区热点问题持续发酵。美国加大对拉政策调整力度,重拾“门罗主义”,力图巩固在该地区的霸主地位。中拉关系发展取得新进展,但也面临新的难题,外来风险给中拉合作带来一定冲击和不确定性。

拉美所政治室主任杨建民研究员就拉美政治形势作报告。他谈到,拉美政治格局呈现由“左退右进”到“左右共治”的新格局,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左右力量的对立更为凸显。在政局变动的背景之下,新政府都面临政策调整的需要,特别是右派上台后大幅调整了原左翼政府的政策;而新一轮“愤怒票”与政治“局外人”的出现,预示着拉美政治发展新循环周期的开启。杨建民认为,可通过关注选举来研究拉美国家的政治变化,特别是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及变化发展趋势。当前,一个比较明显的政治现象是,社会运动、军队警察、法院、非政府组织等新角色纷纷登上政治舞台。“左退右进”和“左右共治”时代的政策变化同样是拉美政治关注的重点。

拉美所经济室副主任张勇副研究员就拉美经济形势作报告。他认为,拉美地区经济复苏曲折、风险凸显,这是受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拉美地区经济受世界宏观环境的负面冲击与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大,如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外溢,全球贸易关系紧张等。同时,本地区超级大选周期叠加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经济波动的程度。事实上,拉美地区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周期,通胀水平高,财政和经常账户“双赤字”高,导致投资市场低迷,货币贬值加剧,社会持续动荡。鉴于拉美地区经济异质性明显,张勇强调,在研判地区整体经济走势的同时要密切关注次区域和国家间的差异;地区经济增长仍靠内需拉动,但消费和投资均受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同时,“双赤字”现象会动摇投资者对该地区经济前景的信心;公共债务和外债负担较重,但引发地区系统性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受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和金融市场波动性,以及本地区社会抗议活动负效应的影响,2019年拉美地区经济仍将低速增长(约0.1%)。

拉美所社会文化室副主任林华副研究员就拉美社会形势作报告。林华用“为权利而斗争”概括拉美地区的社会形势。她指出,拉美地区的贫困率已连续5年未出现明显变化,甚至还稍有恶化,极端贫困人口比重略有上升,减贫进入瓶颈期;收入分配不公亦无明显改善,持续改善的趋势已基本停滞;就业形势萎靡不振,失业加剧,且这一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提振。在经济低迷、就业困难、社会发展难有起色的背景下,拉美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多国出现社会动荡。长期以来中间阶层的经济社会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强烈失落感,引发愤怒情绪,数量庞大的中下收入阶层甚至沦为随时返贫的脆弱阶层,积存已久的不满导致拉美社会集体为权利而斗争。经济社会缺乏生机和吸引力,2018年以来发生的移民潮已转变为集体行动,特别是以中美洲“北上”和南美洲(主要指委内瑞拉)“南下”为主的两股大规模移民潮,已成为拉美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拉美所国关室主任谌园庭副研究员论述了拉美对外关系形势。拉美地区政治生态发生变化,左右翼主政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形成两派对立的局面,在缺乏地区领头羊国家的情况下,地区关系出现混乱,导致地区凝聚力明显减弱,一体化进程基本陷入停滞。美拉关系方面,特朗普政府延续了美历届政府的对拉政策,且实行更为强硬的“大棒政策”,对拉移民和贸易等政策明显趋紧;同时,打压拉美左翼政府、拉拢右翼政府、排斥域外力量,双边关系呈现日趋明显的“排他性”,“门罗主义”渐次回归。中拉关系合作进入“深水区”,双方贸易额增速有所放缓,中国向拉美地区的出口额减少,从拉美国家进口量增大。在中短期内,中拉关系预期总体趋好,并已在建交工作、“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与拉美国家双多边关系等方面取得突破。中国在拉美面临的局面已发生很大变化,需要及时调整对拉政策思路,找准拉美国家对华核心诉求。

拉美所发展与战略室主任王鹏副研究员就拉美地区热点问题委内瑞拉形势作报告。他认为,委内瑞拉当前危机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国内和国际根源,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持续恶化、执政党执政业绩不佳且化解危机的能力不足是造成危机的根本原因,而外部条件的变化对危机产生催化作用。当前,委内瑞拉经济衰败已至严重程度,并且仍在加速恶化,已有十分之一人口(约400万人)出走他乡。最糟糕的是,国民经济赖以生存的石油产量也在下降,产量已降至30年前水平,缺少资金和技术人才导致石油生产很难恢复。委内瑞拉政府政策的滞后性,加大了扭转危机的难度。王鹏认为,当前委内瑞拉危机何时能触底反弹很难预知,委内瑞拉危机对拉美地区区域合作带来不利影响,其中的教训值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总结借鉴。

发言人的精彩报告引起现场积极互动,与会学者围绕中拉合作双重主体性,拉美政党“左”“右”意识形态界定,委内瑞拉热点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