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活动

2019年拉美所出访报告会综述

作者:李昊旻  时间:2019-12-18  

2019年1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举办2019年出访报告会。会议由拉美所副所长袁东振研究员主持,各位出访人员和科研人员参加会议并发言,副所长王荣军研究员作会议总结。本年度我所科研人员出访涉及南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十五个国家,包括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古巴、巴拿马、俄罗斯、德国、芬兰、西班牙、葡萄牙、日本、赤道几内亚和加蓬。

一、聚焦创新工程课题研究和“登峰计划”实施,自主派团实地调研中拉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问题

2019年拉美所利用创新工程对外学术交流经费、登峰计划学科建设经费,组织派出2个团组赴拉美国家开展实地调研,掌握对象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的一手资料,深入研究推进中拉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的切实问题。

1.2019年5月16日至31日,由拉美所拉美经济学科一行五人赴秘鲁和智利进行学术访问。岳云霞研究员代表该出访团组进行发言。出访组于2019年5月16日至31日赴秘鲁和智利进行访问,成员包括王荣军副所长、谢文泽研究员、张勇副研究员和史沛然助理研究员。出访内容包括调研特鲁希略创新工业园区、中国驻秘鲁使馆座谈、中铁二院驻秘鲁工作组座谈、太平洋大学研讨会、亚太经合组织科技部座谈等内容。岳云霞研究员在谈到出访体会时,认为中拉合作具备良好的民意基础,中国发展模式在两国得到较高认可,自贸协定升级将开启中秘经贸合作新阶段。

调研期间,出访团组听取了秘鲁和智利学者关于“一带一路”、中美贸易战等问题的观点。秘鲁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延伸至拉美给予秘鲁重要的机遇;智利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三方面形成了突破:一是寻求无障碍的贸易,二是追求公平、融合和全球治理,三是最大化规则的相互认可。两国学者均认为“中美贸易战” 并非拉美机遇,而是拉美面临的主要挑战。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出访团组认为:1)田野调查是提升拉美经济研究的有效路径;2)调研是拓展对拉合作的有效路径;3)“调研+对话”的模式是提高出访效率和扩大学术话语权的路径。

2. 2019年6月2日至21日,以拉美所“中国在拉美的软实力构建战略研究”创新项目组为主的联合调研组赴三个拉美代表性国家——阿根廷、巴西和巴拿马进行学术调研。楼宇助理研究员代表出访团就出访情况进行发言。调研组共6人,分别来自三个创新项目组:“中国在拉美构建软实力战略研究”(张凡、郭存海、林华、楼宇)、“拉美政治结构调整与发展潜力研究”(袁东振)、“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理论与实践创新”(谌园庭)。出访行程包括,访问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拉美社会科学学院阿根廷分院、开展讲座和参加研讨会并发言、访问里约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驻巴西媒体、商会、巴拿马大学等机构。

出访团组认为,通过此次出访,1)了解了阿根廷、巴西及巴拿马三国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及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2)获取到了中国研究在拉美三国的发展状况的第一手资料;3)对华人华侨在文化交流当中发挥着“以侨为桥”的独特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4)中资企业通过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助力中拉民心相通。访问主要成果为涉及上述四方面的四篇调研报告及多篇论文。

二、积极发挥对拉政策思想库作用,协力完成院内外各项对拉学术交流任务

2019年,拉美所积极发挥研究优势,应邀派员参加院、驻葡萄牙使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对外交流调研任务。

1.周志伟研究员于2019年3月26日-4月1日应邀赴葡萄牙参加由中国驻葡萄牙使馆与葡萄牙拉美促进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葡“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三边合作国际研讨会,并发表关于拉美的认知变化、中拉合作机制及成效等内容的发言。周志伟研究员反映了如下会议观点:1)中葡在第三国市场的合作较多(巴西、智利、英国、德国、意大利、波兰、莫桑比克、安哥拉),合作领域涵盖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农业、卫生;2)葡萄牙希望发挥“桥梁”角色,联系中国与拉美、非洲等地;3)作为首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西欧国家(执政党的特殊性),葡萄牙在中欧关系中具有特殊性,对中国的认知不同于其他西欧国家。

2.李菡助理研究员于2019年5月12日至19日随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访问日本,参加由日中友好会馆实施的“21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计划(JENESYS)”事业2019项目,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参与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发展的重要活动。活动主题是“生态环境保护”。李菡助理研究员认为,1)日本全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自觉的环保行为;2)日本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合作践行生态环保事业,构建一个正向的环保系统;3)日本在生态环保事业取得的经验与成果值得我们借鉴。

3. 岳云霞研究员受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CEBRI)邀请,于2019年7月24日-29日出访巴西,参加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合办的“中巴智库论坛”,并进行大会发言,阐述了如下观点:1)金砖国家成立以来,取得了三大突出经济成就;2)在稳步发展的金砖合作下,中巴合作进展顺利;3)金砖取得成就的同时,开始面临一些成长中的烦恼;4)金砖国家多边发展框架下的脆弱性在中巴双边合作中也产生了影响;5)在金砖框架下提升中巴合作,要在明确定位下找准方向。她汇总了巴西会议的主要观点:1)中巴关系正在发生变化;2)巴西应积极改变自身;3)中巴关系已经超越了双边关系,具有多边和全球视野;4)中巴合作已开始出现新突破;5)中巴合作中存在不对称性。

4. 李慧助理研究员于2019年10月20日至11月2日应邀随院办公厅郝时远国家社科基金“文明融合与冲突背景下我国民族宗教政策问题”课题组随社科院团组访问西班牙。先后在西班牙加利西亚、巴斯克、加泰罗尼亚三个地区-民族自治区(下称“三区”)和马德里开展多场会见、访谈活动,走访了自治区议会、政府、智库、研究机构、基金会、高等院校等机构,会见了40多位各界人士。工作形式既有多人会谈交流,也有单独访谈;对象中既有全国性政党人士,也有地区性、民族性政党人士,包括前(现)政要人士、议员、外交官、政治-学术“旋转门”人士、律师、智库专家、大学教授等,交流面具有广泛性,在关于西班牙自治模式的性质、“三区”对西班牙自治模式的影响、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问题的困境、西班牙“三区”问题的欧盟背景等方面收集了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达到了预期目的。

5. 楼宇助理研究员于10月23日-31日随院党组成员姜辉为团长的院团组赴墨西哥、古巴调研访问。该团组出访目的为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具体实践所取得的成就等。楼宇助理研究员对出访成果做了详细介绍:一是促进了中拉之间学术合作与智库交流;二是宣介了新中国70 年的发展成就和新时代方略;三是深入了解墨古两国经济发展和中拉关系情况;四是深入了解我国家形象在拉美地区的现状;五是与古巴学者就社会主义理论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

6. 周志伟研究员于2019年10月28日应中宣部之邀前往巴西参加“2019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会议分为“聚焦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捍卫多边主义、开放赢得未来”、“彰显以人为本、合作惠及世界”三个单元。会议主要观点如下:1)金砖国家体现了多边主义原则,金砖议程不断丰富;2)“一带一路”体现多边主义原则和精神;3)世贸组织改革是多边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各国方案差异较大;4)货币国际化推动多极化,人民币、卢布、欧元都有实现国际化战略;5)金砖合作体现了文化、利益是能够实现融合的,金砖合作应该保持定力;6)中印多边互动的双重意义——双边风险+金砖影响;7)首脑会议是国际合作和政治谈判的最高形式,但需要回归务实;8)人工智能将改变金砖国家政府政策的沟通和管理。

7. 2019年11月11日-16日,杨志敏研究员与我院学者共同赴巴西访问,并参加在巴西利亚举行的“金砖国家人文交流论坛”,在大会做主题发言。发言观点:1)人文交流成为金砖国家合作的重要驱动;2)“一带一路”增进了金砖国家的民心相通;3)中国与拉美的人文交流开启机制化模式;4)智库成为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推动力量。在谈及出访感受时,杨志敏研究员认为,1)此次访问时间紧,任务重,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2)在与同团组中的其他成员及巴方学者的交流中获益良多;3)做出更加合理的行程规划和提高财政经费使用的有效性有助于提升出访的效率;4)对于国人,拉丁美洲依然陌生;对于拉美人,更是如此。

8. 范蕾副研究员应邀于2019年11月17日-11月24日随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团组访问赤道几内亚和加蓬。她重点分析了两国的共性与差异性,如在单一的经济结构、加入的国际组织、国际储备等方面存在共性,而在政治运作机制和治理能力、经济多元化路线实施情况、投资政策及营商环境、对CEMAC机制的看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性。

三、出席国际多边会议,发挥对拉政策智囊团作用,拓展中国对拉政策影响力

2019年,拉美所科研人员出席在拉美和欧洲举办的多场拉美问题国际会议,在相交相融相争相斗的多边国际研讨平台上,主动发出中国对拉政策声音。

1.王鹏副研究员于7月10日-11日参加在圣何塞举行的哥斯达黎加-中国友好交流论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及纪念中哥建交12周年。与会者就如下问题进行了讨论:1)哥斯达黎加对华认知情况;哥斯达黎加对华贸易情况(中国-哥斯自由贸易协定);3)哥斯达黎加与“一带一路”倡议,哥斯达黎加以中小企业为主,和中国存在经济规模的不对称性。

2. 杨志敏研究员于7月21日-27日赴德国海德堡大学访问,出席“国际暑期学校:全球化新的世界严峻挑战”国际会议,发表“回顾与展望:拉丁美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进程”主题发言。他深入分析拉美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拉经贸合作历程,以及当前全球面临的经济单边主义等问题。谈到收获和思考时,杨志敏研究员谈到了:1)德国人的“政治正确”问题;2)欧洲的“中心主义”问题;3)拉美学生对中国的认识问题;4)海德堡古城保护问题;5)德国的制度刚性问题;以及6)对外合作的一些启示。

3. 8月29日,王鹏副研究员参加在赫尔辛基大学举行的“赫尔辛基断层线相遇”会议(HFE) ;30日,他参加在芬兰国际关系研究院举行的中拉关系讨论会,并在会议中发表关于中拉关系的主旨发言。王鹏副研究员在发言中指出,1)中拉关系从三边框架转变为双边框架;2)中拉双方在经贸领域形成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3)中拉关系从政府主导走向多行为体化。参会者关注的问题包括:1)委内瑞拉形势呈现恶化之势,中国对委态度可能出现怎样变化?2)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将如何推动拉美对华出口产品的多元化?3)中国和拉美之间正在形成相互依赖,还是出现拉美对中国的单向依赖?

4. 高波副研究员于10月1日-3日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全球化进程中的俄罗斯与伊比利亚”第四届国际论坛。他认为,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既是学术交流的场所,也是促进合作的机会;俄罗斯对拉美的研究较为广泛,也有特色领域,宜加强对俄合作;俄方举办国际会议的经验值得借鉴。

5. 10月22日至28日,王鹏副研究员和芦思姮助理研究员赴古巴参加第五届战略研讨会“地缘政治冲突与转型中的国际秩序”。会议议题围绕以下四个方面:1)当前全球秩序中地缘经济与政治因素的变迁;2)美国地缘战略调整:门罗主义的复兴;3)美洲整体的政治生态变迁;4)对新形势下南南合作与地区一体化的深度思考。王鹏围绕“中拉关系:走向更为可持续的合作方式”发言,谈到了影响中拉关系发展沿革的历史渊源、中拉关系经历的三个根本性的转变、中国处理对拉关系的三大主要挑战。芦思姮在题为“美国因素扰动下的中拉关系”的发言中,阐述了门罗主义回归的战略意义、美国对中国深化对拉美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反应、拉美在中美之间的立场选择。出访体会与心得包括:了解古巴国际政治研究中心研讨会周期性机制;对古巴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更新”有了切身的体会;通过与各国学者的讨论,深度了解了对方对我国的主要关切:新地缘条件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中拉合作的路径选择、我国对美因素的立场等。

6. 10月27日-11月6日,刘维广编审和范蕾副研究员赴古巴访问,参加第三届“古巴革命:继承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范蕾详细介绍会上研究单元和观点综述,并阐述对古巴发展问题的独到看法:从中资企业、孔院在古巴的实地体验来看,古巴发展问题的根源在于内因——体制保守,思想束缚,生产动能不足,偿付能力低下——而非学术界还是民间普遍认为的美国对古封锁政策。一方面,古巴政府强调革命思想和历史研究及对青年一代的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开放提升青年一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7. 2019年5月16日-5月18日,周志伟研究员出访澳门,参加该校葡语国家研究院研究生论文答辩。通过参与此次答辩,周志伟感受到:1)学生构成多样:2)课程有特点、也有缺陷;3)这种学生培养方式创造了新的交流、合作机遇。

四、派遣学者长期出国,深入一线工作,提高学者综合能力

在大力支持学者短期出国参会、调研的同时,拉美所也鼓励学者长期出访,深入对象国一线从事相关工作,全面了解对象国实情。

孙洪波副研究员分享他在中国驻阿根廷使馆的常驻工作经历,包括调研工作、学术收获和感受思考三方面内容。他在学术上做了很好的梳理,涉及阿根廷的国家符号与身份构建、精英阶层历史认知、国家身份塑造与外部力量、国际体系演变和同大国关系调整、国家信用透支等方面,提出了关于阿根廷发展之谜的课题。

作为2018年度“与国际知名智库交流平台项目”执行人,史沛然博士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前往美洲开发银行总部借调,工作部门为贸易与一体化部(INT)。她分享在美洲开发银行的工作内容和感受,介绍了项目选派机制、美洲开发银行基本工作机制、与我院合作关系等内容。在借调期间,她完成内部报告6篇、主题报告1篇、工作总结1篇、学术交流2次和公开发表1次。

报告会上,袁东振副所长对每一位发言者做了有针对性的点评。最后,王荣军副所长做会议总结。他认为,本次会议体现了拉美所科研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反映了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和劳动。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在介绍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实地考察和科研成果紧密结合,给自身科研工作带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