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活动

“《合作伙伴协定》与欧盟-加勒比地区关系前景”研讨会综述

作者:王鹏  时间:2021-06-01  

2021年6月1日,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举办题为“《合作伙伴协定》与欧盟-加勒比地区关系前景”的研讨会,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赵雅婷博士、欧洲研究所张超博士、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中心秘书长王鹏分别发言,分析《合作伙伴协定》内容、欧盟发展援助政策的变化和欧盟-加勒比地区关系的前景。前中国驻哥斯达黎加大使李长华和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曹廷副研究员对发言做点评。

欧盟在今年4月15日与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组织(OACPS)达成《合作伙伴协定》,以取代即将到期的《科托努协定》。该协定涉及106个国家、15亿人口,被视为未来20年的欧盟-非加太国家合作关系的法律框架。

与会者认为,《合作伙伴协定》相较于《科托努协定》的新内容是:1、新协定强调援助的政治导向性,单方优惠贸易被自由贸易取代,洛美-科托努的传统关系模式发生实质性改变;2、欧盟对非加太国家的援助工具发生变化,尤其体现在欧盟以“邻国、发展与国际合作文书”(NDICI)取代欧洲发展基金(EDF);3、双方共同关注的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数字化等内容被写入协定文本;4、欧盟和非洲就移民和性别平等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

《合作伙伴协定》折射欧盟发展援助政策的变化。近年来,欧盟发展援助资金增长有限;在地区分布上,欧盟明显把更多资金用于周边地区;在使用领域上,欧盟倾向于把更多资金用于治理、和平与安全、人道主义援助。《合作伙伴协定》体现了这一趋势。在该协定框架下,欧盟将采用新的对外援助机制,以往那种官方发展援助色彩减少;欧盟将对援助资金和融资合作资金的使用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在非加太地区之中,非洲有望获得欧盟更多关注。总体而言,加勒比地区在欧盟对外援助中的地位将出现下降。

《合作伙伴协定》框架之下的欧盟-加勒比国家将变得更加松散。由于英国“脱欧”,加勒比国家难以在欧盟找到有分量的利益代言人,难以指望欧盟把官方援助保持在现有水平,《合作伙伴协定》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趋势产生的结果。对12个英语加勒比国家而言,对欧盟的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英国的出口;在英国“脱欧”之后,它们必须寻找开展对欧盟贸易的新通道。对这些国家而言,未来在《合作伙伴协定》框架下开展对欧贸易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