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活动

社会文化研究室召开“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构建”座谈会

作者:戴扬  时间:2021-06-29  

2021年6月29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外资深记者杨探骊在圣马丁学苑举行了一场名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构建”的分享会。分享会由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郭存海博士主持。

杨探骊记者就“如何做连通中外的国际大V,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塑造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为切入点展开座谈和分享。她首先指出,由于西方社会对全球舆论的长期主导,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普遍存在误解、偏见和错误。而新冠疫情的暴发,让西方对中国的“污名化”造势更为猛烈。随后她便抛出座谈会的主题:作为国际交流的先锋,媒体、学界、个人如何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出力,成为连通中外的有力“影响者”呢?她分享了以下几个观点。

首先,针对“为什么需要在国际舞台发声”这一问题,她指出中国之于世界的独特性以及目前西方媒体对世界舆论场的主导现状;其次,她分享了参与国际舆论场的渠道和契机。在选择传播平台方面,传播者需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传播平台,根据自己传播的内容特点选择适合的传播渠道。同时,传播者也可以通过了解算法获得推流。杨探骊记者根据自己的个人实践经验向观众介绍了怎样成为外国观众信赖和喜爱的博主。她认为,选题方面,传播者可以选择一些目标受众普遍偏好的话题,如美食节目、市井生活以及新鲜事物等。杨探骊记者特别指出,在选题吸引人的情况下,传播者也需要对事件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介绍,因为受众的信赖比喜爱更重要。除此之外,杨记者还讲述了她与巴西朋友在社交平台上互动故事,如何增强粉丝黏性等。

座谈会最后环节,杨探骊记者和参与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巴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志伟研究员充分肯定了杨记者在开拓传播渠道、讲好中国故事的努力和彰显的传播激情,认为自己也将进一步努力探索尝试。杨探骊记者就人工智能在国际传播方面的应用、记者撕掉“标签”、传播者对传播效果的影响等话题与巴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志伟研究员、国际关系研究室贺双荣首席研究员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王子刚博士等进行互动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