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活动

“拉美腐败问题与中国企业面对的挑战”研讨会综述

作者:王鹏  时间:2021-06-24  

2021年6月24日,拉美所“拉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组、拉美发展与战略研究室和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在四川省绵阳市共同举办题为“拉美腐败问题与中国企业面对的挑战”的研讨会。发展与战略研究室主任王鹏副研究员、政治研究室谭道明副研究员和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李仁方副教授应邀发言,分析拉美国家的制度性腐败、拉美国家反腐败的做法与经验以及腐败问题带给中资企业的挑战。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才教授主持会议,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崔忠洲副教授和上海大学文学院张琨博士就发言做评论。

与会者分析了巴西的制度性腐败。制度性腐败系指一名公职人员借助各种通常有利于促进私人利益的前提条件获取政治的收益或好处。在研究者看来,制度性腐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非个人化;第二,既帮助体制运转,又对其构成破坏;第三,呈现普遍化存在,不仅出现在政府,还出现在其他各种行业领域之中。巴西的制度性腐败与“联盟总统制”存在密切关联。在“联盟总统制”之下,巴西总统需要为构建联盟和维持联盟的运转进行大量的讨价还价和投入大量的资源,由此导致腐败案层出不穷。在2005年爆出的“月费案”就是典型的制度性腐败案例。劳工党在2003年以来向多名国会议员行贿,以换取他们投票支持卢拉政府的议案。无论是“月费案”,还是后来“洗车行动”揭露的腐败案,都使巴西主流政党的声誉扫地。在巴西2018年总统选举中,大量选民投下“愤怒票”,使极右派政治人物博索纳罗出人意料地当选总统。

与会者分析了巴西反腐模式的演进与问题。1992年至2014年,该国形成“四驾马车”反腐模式,也就是以国会调查委员会、联邦检察院、联邦审计法院和联邦警察局为主导的反腐模式。代表性的反腐案件是1992年的科洛尔腐败案。2015年以来,巴西在“洗车行动”的催化下形成“三驾马车”反腐模式,也就是法院主导、检察院和警察协同合作的全新反腐模式。在联邦法官塞尔吉奥·莫罗的领导下,联邦检察院和联邦警察局协同配合,使“洗车行动”不断向前推进。巴西反腐模式主要存在以下3点问题:第一,体制性问题根深蒂固,腐败治理的宪法与法律体系存在诸多不足,对腐败惩罚的力度依然不足;第二,政治化倾向未被有效克服,反腐往往引发剧烈的政治恶斗、政治内耗;第三,反腐动力过度依靠个人魅力,“洗车行动”的推进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法律精英之间的默契和配合。

在分析拉美/巴西腐败问题的基础上,与会者集中讨论了腐败问题对中资企业的不利影响。腐败问题恶化了拉美国家的投资环境,使当地的中资企业承受由此带来的额外成本和营商风险,也使它们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一方面,中资企业是种种腐败行径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它们沦为西方媒体之中的腐败“制造者”,在拉美到处进行“不透明操作”、“违规操作”。美国学界以“助长腐败”为由,抹黑中资企业在拉美的投资和营商,抹黑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一些美国学者别有用心地提出:“凡是中国投资多的地方,腐败就严重”。鉴于拉美腐败问题的复杂性,中资企业必须着眼长远、认真应对,在意识上注重提升自身经营的合规性,在行动上强调本地化经营,大力提升对当地营商环境的适应性。同时,中资企业可以开展合作,勇于反击西方媒体在腐败问题上发出的无端指责,积极塑造自身在拉美当地市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