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活动

2021年上半年拉美所学者参加学术活动和调研报告会综述

作者:彭赫  时间:2021-07-28  来源:拉美所科研处

2021年7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举办2021年上半年学者参加学术活动和调研报告会。会议由拉美所所长柴瑜研究员主持,所内科研人员参加会议并进行汇报发言,副所长袁东振研究员作会议总结。2021年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中拉沟通受阻,但在所党委的领导下,拉美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工作,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围绕对拉政策研究思想库建设的总目标,根据实际需要组织落实各项工作,进一步丰富交流方式,深化学术合作。

一、出席国际多边会议,发挥对拉政策智囊团作用,拓展中国对拉政策影响力

1. 5月13-14日,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伊比利亚美洲中心举办 “新转型中的拉丁美洲”国际会议,拉美发展与战略研究室副研究员高波、助理研究员李昊旻应邀参加会议,分别做题为“权力结构视角下的发展陷阱”和“拉丁美洲存在政治趋同吗?——墨西哥、阿根廷及巴西公共部门社会支出比较”的发言。会议设三个分议题、六个小组,来自中国、韩国和拉美的20位学者在会上进行发言。回顾此次会议,高波副研究员表示,1)韩国学界重视拉美研究,韩拉双方交流密切,研究队伍较大,研究领域较广;2)国际会议是搭建学术交流网络的有效平台,有助于“以文会友”,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学术进步;3)小规模的小组会议有利于提高会议效率。李昊旻助理研究员也认为,此次会议议题涉及范围广泛,案例丰富,会议整体设计体现出韩国拉美学界重视历史维度。此外,她表示,作为入所时间不长的青年学者,希望今后可以得到更多机会就拉美当前的重大问题和国外学者进行交流。

2. 6月21日,受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学邀请,拉美经济研究室谢文泽研究员参加了由该校主办的“南美两洋经济走廊”国际研讨会,来自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四国的政、学、商和非政府组织代表100余人参加会议。谢文泽研究员在他题为“新丝绸之路与拉美”的发言中提出以下观点:1)中国在中国、亚洲和全球三个层次推进共建“一带一路”;2)“一带一路”是拉美地区的国际合作方案之一,有利于促进拉美与亚太地区的互联互通;3)“一带一路”与南美两洋走廊的连接是两大联运枢纽的互联互通。此外,他还谈到以下三点体会:1)南美两洋走廊以中国和亚太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谋求出口市场多元化和出口商品多元化;2)畅通两洋通道是南美国家的长期诉求;3)拉美高度关注 “一带一路”问题。

3. 6月27日,国际关系研究室副研究员孙洪波参加了由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会议,与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科尔多瓦国立大学、二月三日国立大学的学者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讨交流,并作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与拉美的虚构神话还是现实梦想?”的发言。谈到收获和思考时,孙洪波副研究员谈到:1)此次会议议题设置过于宏大,在短时间难以聚焦议题;2)需要继续加强基础研究;3)要提升参会的计划性、针对性、主动性,以获得质量更高的交流体验。

二、积极发挥对拉政策思想库作用,协力我党政、外交部门完成各项外宣交流任务

1. 6月3日,中国驻阿根廷使馆邀请拉美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郭存海研究员参加由该馆和阿根廷正义党联合举办的建党百年线上专题研讨会,以中国智库代表身份就新时期中阿、中拉关系发展及前景进行介绍。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邹肖力、阿有关政党负责人和智库学者代表参加会议。会上,正义党第一副主席罗德里格斯、国际关系书记塔亚纳等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系列发展成就。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此次研讨会加深了阿方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识,推动了双边关系和两国政党交流合作的发展。通过参加此次线上会议,郭存海研究员反思了目前我所对外学术交流的不足之处:1)疫情推动线上会议成为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有待于进一步利用这一新的交流形式;2)外宣意识、渠道和平台需要进一步培养、扩宽和搭建;3)自媒体平台有待于进一步建设。

2. 6月29日,应中联部邀请,周志伟研究员参加了由中国驻累西腓领馆和巴西共产党下属智库毛里西奥·格拉博伊斯基金会、民主工党下属智库布里佐拉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百年历程——中巴智库对话会”线上会议并发言。会议形成九大观点:1)中国共产党的成功源于思想、实践、创新;2)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历代领导集体的探索,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中国的抗疫成效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4)中国已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5)中国为国际合作带来了新秩序,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6)中巴两国共产党具有高度的历史相似性,巴西共产党在往届政府的执政联盟中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对华双边、多边合作;7)受制于西方的世界观,西方关于中共和中国治理的知识仍然是肤浅的和被污名化的;8)中国的崛起为西方塑造的国际体系体系引入了新的元素、新的语义和新的实践;9)中巴高效合作是基于两国相似的国家身份、经济发展轨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政治愿望。最后,周志伟研究员也谈到,尽管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势在必行,以实现消除认知赤字和认同赤字的目标。

三、聚焦创新工程课题研究,开展国内调研,了解国情民情,力求讲好中国故事

1. 2021年4月25-29日,拉美所“拉美政治生态的新变化及其影响”项目组、政治研究室调研组一行5人赴河北省石家庄、保定开展实地调研,以“中国发展道路与治理经验”为专题,了解改革开放多年以来河北省在地方治理等方面取得的经验。调研团队访问了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社科院、保定市社科联等科研学术机构、长城汽车等企业,以及主管发展与改革、扶贫事务的省级和市级政府部门。调研内容包括:地方及农村基层治理、贫困治理、环境治理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经验。调研组成员、拉美政治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李菡报告了三点结论和体会:1)地方和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任何政策一旦在基层落实就会变得特殊和复杂,很难用“一刀切”的方式来执行;2)向拉美国家输出中国治理的经验的可行性,中国精准扶贫所建立的治理机制与取得的经验成能够分享给拉美国家;3)基层调研的必要性,基层调研有助于多方位多角度考察实情,深入了解中国发展状况,获得一手信息,认真总结国家政策的实践经验,从而积极提供对策建议,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政治研究室主任杨建民研究员在总结此次调研时表示,1)对外宣传中国发展经验需要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2)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需要智库给予智力支持;3)在各科研单位举行的讲座起到了宣传拉美研究成果的效果。

2. 4月28-29日和6月23-24日,“拉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组先后两次来到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进行学术调研及参加学术会议。调研组深入了解了西南科技大学拉美研究中心的历史沿革、对外交流和科研成果以及刊物出版情况。双方先后举办了“新冠疫情之下的拉美-加勒比地区形势与中拉合作”研讨会、“当前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形势” 研讨会和“拉美腐败问题与中国企业面对的挑战”研讨会三个会议,就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之下的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美拉关系及其影响、当前萨尔瓦多形势及中萨关系新进展、巴西反腐模式的演进与问题等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调研组成员、拉美发展与战略研究室主任王鹏副研究员在汇报时表示,两次调研收获很多,1)通过这种方式,让研究室和项目组“走出去”,有利于扩大拉美所的学术影响;2)通过实地调研和座谈,了解到兄弟单位的情况,有助于双方互补合作;3)实现了学术成果和产出的宣传。

3. 7月18-22日,郭存海研究员作为“中拉发展合作与互鉴研究”项目组成员,赴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田坝村调研。他为参会学者讲述了“汶川地震时回乡结婚的战士救下11人生命,父母、新婚妻子和自己却遇难了”和“90后村支书回乡扶贫”两个感人至深的事例。谈到如何向国内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和向国外讲好中国故事时,郭存海研究员认为,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真正发挥当地人、当地事、当地物的作用。

报告会上,柴瑜所长对每一位发言者做了有针对性的点评,并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题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鼓励全所学者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最后,袁东振副所长做会议总结。他认为,每一位发言的学者都非常重视此次汇报,报告内容充实丰富,体现了拉美所科研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他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各位专家学者可以在今后参加类似学术活动和调研中总结学者观点、企业需求和基层经验,形成报告;二是更多的青年学者要参与到学术交流活动当中去,在学术观点的讨论和切磋当中实现知识创新和理论创新,为繁荣发展拉美研究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