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活动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中拉合作:现状、前景与挑战”研讨会在京举行

作者:苏红岩  时间:2025-10-23  

2025年10月23日,“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中拉合作:现状、前景与挑战”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中国生态文明成就的国际影响和如何在中拉合作之中推动生态文明互鉴。与会者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国际减贫中心等单位,三家中资企业应邀派代表参会。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生态文明互学互鉴日益成为中拉合作的前进方向。一方面,气候变化对拉美国家的影响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美国特朗普政府的环境政策对全球气候合作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在巴西城市贝伦举行,拉美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关切显著提升。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柴瑜研究员指出,拉美国家面临如何协调工业化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挑战,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成功经验可以供其借鉴。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研究员指出,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有机结合将为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广大南方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的生态文明成就及其国际影响是会议的重点讨论内容。与会者在发言中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全球价值,阐述了“双碳”目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与会者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的对立范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破了“生态与经济对立”的传统认知;“绿色转型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统筹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重目标。这些核心思想正在引领全球生态治理议程。

与会者强调,“双碳”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中国正在引领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围绕落实“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保障方案相继落地。近年来,中国在碳生产率、能源效率、清洁能源、储能技术、生态碳汇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从全球范围看,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大趋势不可逆,中国的低碳发展成就有力推动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围绕如何促进中拉合作中的生态文明互鉴,与会者重点分析了拉美土著生态文明观对中拉合作的启示,特朗普第二任期对中拉气候合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消除贫困。

与会者认为,拉美土著居民具有“将人类嵌入自然循环”的生态智慧,与我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和实践相互映衬。这两种理念不仅有共同话语,也植根于各自所在社会的历史和传统,共同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中拉双方在生态文明互鉴方面合作前景广阔。

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一系列反气候治理政策的背景下,中拉气候合作迎来新机遇。与会者指出,特朗普在再次执政后大幅削减了温室气体减排基金,降低联邦政策对气候影响的关切,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特朗普政府的这些做法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减缓赤字、资金赤字和治理赤字。因此,中拉开展气候治理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显著增强。

生态保护和消除贫困都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包含的重要内容。与会者指出,中国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探索形成生态扶贫等具有全球意义的实践路径,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能够为拉美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中资企业是中拉生态文明合作落地的关键主体。紫金矿业、中国电建和天齐锂业的代表在会上分享了各自企业在拉美的生态文明实践案例。紫金矿业在哥伦比亚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打造了一套雨水回收及水循环利用系统,通过减少用水大幅降低了矿山开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巴西玛瑞蒂光伏项目是中国电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典型案例。该公司在项目计划、施工和运营的各个阶段都进行了严格的环境评估,以避免和减少环境影响。天齐锂业采取了多项措施,助力东道国(例如智利)的绿色产业发展与转型,并通过低碳沙画等新颖方式传播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

此次研讨会由拉丁美洲研究所和生态文明研究所共同发起,由拉丁美洲研究所具体承办,是两个研究所打破院所壁垒、实现学术资源共享、深化有组织科研的一次重要尝试。来自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与会者在会上充分地交流观点和汇集信息,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推动形成一个多学科、跨部门的合作研究网络,并为两个研究所的学科体系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