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资源 > 拉美各国 > 智利 > 经济
智利
经济

经济

 

 露天铜矿

    从19世纪40年代起,由于政局的稳定,智利经济出现了比较繁荣的局面,特别是铜、硝石和银等采矿业发展较为迅速。1860年,银行、信贷等事业开始出现,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随着工农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也取得较大增长。以铜和硝石为主的矿产品和农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一直是智利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以初级产品出口为基础的智利经济受到沉重打击,智利政府逐步转向加强本国工业发展的道路。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的推动下,制造业迅速发展,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进口替代"模式失去活力以及70年代初人民团结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误,智利经济发展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道路。

    19739月军人政府执政后,采用"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实行对外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在发展战略上进行重大调整,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如大力推行私有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精简政府机构,削减公共开支;改革金融体制和税收制度;大力吸引外资,促进对外贸易;推行债务资本化,减轻债务负担等。军政府的经济改革虽然造成了沉重的社会代价并经历了1982年经济危机的挫折,但在智利逐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并使国家经济出现繁荣景象。19903月以来的两届文人政府基本上延续了军政府时期所推行的经济政策,只是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及国内发展的需要进行了一些调整,加强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用,严格控制通货膨胀,坚决实行紧缩公共开支政策,积极进行税收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把经济国际化作为政府的重要战略任务,成为拉美少数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智利的经济被世界银行和西方国家誉为拉美经济发展的典范。1997年年中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智利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如贸易条件严重恶化,一些主要出口产品,特别是铜的价格大幅度下跌使出口收入减少;亚洲经济不景气,减少了对智利商品的进口;亚洲国家货币贬值增大了其商品的竞争力,导致智利从该地区进口增加,影响国内企业的生产发展,扩大了贸易逆差;外部投资流入减少,国内外投资出现向后推迟的趋势。

    智利建立在自由市场基础上的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智利尚缺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较高的工业化水平,其出口构成主要是矿业、林业等自然资源及其初加工产品,缺少竞争优势,极易受国际市场需求及价格波动的影响,致使其经济具有相当程度的脆弱性。同时,随着大量开采,自然资源面临减少甚至枯竭的危险,对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另外,由于分配不均造成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这无疑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