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国家的性别分层变化及其后果研究——基于对劳动力市场的考察
【内容提要】:本文尝试通过对拉美劳动力市场的考察,分析当前拉美国家性别分层的基本状况和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探讨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其产生的后果,从而对拉美国家性别不平等的发展状况做出初步判断。研究发现,近年来拉美国家女性在性别分层中的地位有所改善,这既体现在女性职业地位提升,也体现在男女收入差距缩小等方面。这些进步与拉美女性经济自立程度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各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不无关系,并对拉美国家社会阶层结构的改善、社会不平等的减轻和女性参政等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不平等依然存在,特别是职业的水平隔离没有减轻。阻碍拉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更多机会的关键因素已不是人力资本的性别差异,而是性别歧视和传统的劳动性别分工。这导致性别仍然是重要的社会分层机制,也是造成社会分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拉美;性别分层;性别不平等;社会结构;劳动力市场
最近十几年来,拉美国家的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明显改善,象征着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向更加合理的“梨型”转变。从各收入阶层所占人口的比重来看,下等阶层规模逐渐缩小,中下阶层和中上阶层规模均有所扩大,2/3左右的社会成员集中于社会分层的中间地带,且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在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社会进步,性别、种族、年龄等先赋性因素对社会阶层分化和重组的影响也在发生变化。本文拟从性别分层的视角分析当前拉美国家两性经济社会地位的差异及其变化趋势,考察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对性别分层变动所带来的后果进行研究,从而对拉美国家性别不平等的发展状况做出初步判断。
一 拉美社会分层研究中性别因素的缺失
在拉美地区,社会学家们对社会结构和分层的研究是随着拉美工业化、城市化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步开展起来的。从20世纪50年代起,经济发展模式对社会阶层结构和不平等机制的影响开始引起拉美社会学界的关注。但由于起步较晚,拉美国家在这方面缺少自成一派的理论创新,也很少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本地区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有关的研究基本上以欧美社会结构理论为基础,或者利用拉美本土的一些经济理论,如发展理论或依附论,来探讨社会结构的成因、变化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拉美国家一些地区性的研究机构开始加强社会状况调查机制的建设,以便为学术研究提供丰富而详尽的社会状况数据。与此同时,拉美学术界在国别研究的基础上,也开始从地区角度对社会结构问题展开专门研究,而且内容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以往已经涉及的社会阶层、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等,而且还包括社会流动、职业结构,以及中产阶级的特点、构成、政治观念、消费习惯等。在理论运用方面,各国学者在沿用传统理论的同时,也采纳了现代的阶级或阶层分析和划分方法,并且比较注意结合拉美国家的实际。例如,以波特斯(Alejandro Portes)为代表的学者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或劳动分工对拉美国家进行了阶级的划分。但他们特别注意拉美广泛存在的非正规部门就业问题,因此在其分层体系中将无产阶级分为“正规部门的无产阶级(非体力劳动者)”“正规部门的无产阶级(体力劳动者)”和“非正规部门的无产阶级”。1近年来,拉美学者关注最多的是有关中产阶级的议题,这与拉美地区中产阶级队伍的扩大有直接关系。
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性别问题的研究者,都很少注意到性别与阶层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分层研究中将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并不常见。在为数不多的有关性别分层研究的文献中,对西方理论的研究远多于实证。在这些研究中,学者们的观点大致趋同,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拉美学者普遍认为性别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研究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性别和阶级构成了社会分层进程中互为补充的两个维度,两者的相互交叉有可能加深或减轻不平等的程度。其次,学者们普遍质疑传统社会分层将家庭作为分析单位的合理性,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已经不能简单将妇女的阶级(或阶层)属性等同于其配偶的阶级(或阶层)属性。最后,学者们认为性别分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家庭和市场是其中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领域。劳动的社会分工与性别分工之间的关系能够揭示阶级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劳动的社会分工建立在性别分工基础之上,两者都是按照一定的等级分配就业和获得收入的机会,因此是造成性别不平等的核心要素。2
在实证研究中,对整个拉美地区的描述十分少见,但有一些国别研究可供参考,这些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国的实例来验证西方学界有关性别与阶级之间关系的某种理论。例如,在有关智利的阶级与性别之间关系如何影响就业质量的研究中,作者通过对不同阶层的男性和女性就业者进行相互比较和内部比较得出的结论是,阶级和性别是劳动力市场不平等的重要因素,在阶级不平等的研究中有必要引入性别因素,这能够更好地解释阶级如何在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发挥作用。3在有关如何对阿根廷家庭进行阶层划分的研究中,作者对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家庭普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在27.8 %的双职工家庭中,女性的阶级地位高于男性,由此得出结论:在划分家庭的阶层地位时,应考虑女性的阶级所属。4
二 拉美国家女性在性别分层中的地位
拉美国家的性别分层研究中女性因素的缺失以及相关数据的缺乏,使我们很难对这一地区社会阶层结构中女性的分布状况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认识。但是,鉴于性别分层与男女经济社会地位、职业结构、收入水平的差异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采用与此相关的数据,以期对拉美国家的性别分层形态进行大致的勾勒。表1反映了拉美主要国家男女就业者在不同职业的分布情况。具体来看,占据较多资源的社会上层,如企业管理者、高级公务员等,保持着以男性为主的格局。在社会中间层,如专业技术人员、企业雇员、机关办事人员等,男性的比重低于女性,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同一职业等级中,女性通常占据着层次较低的职位,而且职业的垂直隔离一直是阻碍女性向更高职位升迁的主要障碍。例如,拉美国家的金融业吸纳了大量女性就业,进入这一行业的女性虽然脱离了低工资、无保障的困扰,但仍面临着所谓“透明天花板”的挑战。5产业工人是拉美社会传统的中产阶级,也是典型的“男性职业”,虽然其中也不乏非正规就业者,但劳动生产率较高,因此就业质量相对较好。拉美社会的下层以服务业从业者和销售人员为主,女性比重较高。因此,总的来看,女性就业仍集中在劳动生产率较低、收入较低、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的“三低职业”中。
…………